三块“春醉蓬莱”匾

2018-02-27 08:00:00 来源:通海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  蔡传斌


游通海秀山,清凉台是绝佳景点。

清凉台原名清凉寺,为元代高僧铁牛禅师所建。这里除了名木古树、花桩盆景可赏外,便是“无额不匾,无楣不联”的翰墨景观最值得游人赏玩。其中以蓬莱阁的匾联最为集中。

蓬莱阁坐南朝北,面向杞麓湖的碧波,凭栏远眺,湖光山色,正是风景佳处。阁中悬挂的阚祯兆的“惠我双湖”、赵城的“何可无此眼界”、祖良范的“山水文章”、江宏道的“湖山烟雨”等匾额与眼前的风景很相宜。这里要说的是民国昆明人朱仲康题写的“春醉蓬莱”匾。

在清凉台蓬莱阁的众多题咏中,“春醉蓬莱”匾算最晚出的,作者朱仲康生平也暂不可考,与阚祯兆、赵城等名士的墨迹显然无法比。不过,“春醉蓬莱”匾悬挂在此处却是最切题的。

“春醉蓬莱”四字最直白的理解就是春天里陶醉在这蓬莱仙境中。北宋的大词人柳永为了给宋仁宗祝寿,独创了词牌《醉蓬莱》,古人评论:“此词一传,天下皆称妙绝。”可见这个词牌在北宋时就广为流传,但是不是“春醉蓬莱”的最早出处,还无定论。

朱仲康
朱仲康

“春醉蓬莱”四字,我一直以为是朱仲康撰。后来读史料才发现这四个字早有古人题写过。

赵德昌
赵德昌

昆明翠湖公园内有一座湖心岛,岛上有一座两层的观鱼楼,一楼的门楣上也悬挂一块“春醉蓬莱”匾,匾额上款刻有“咸丰岁次戊午仲夏月吉旦”等小字,关于下款,刻有“署云南大理城守营司弟子赵德昌敬书”。赵德昌是否就是“春醉蓬莱”的原创者呢?

据说,文革中,这块匾曾被工作人员取下保存,现在我们看到的“春醉蓬莱”匾,应该是修复后的样子。修复前是什么样子?据著名学者罗养儒(1887―1967年)回忆:“(观鱼楼)檐前有匾,书‘春醉蓬莱’四字,笔力圆润秀健,大似董香光(董其昌)所书,究不知为何人手笔也。”又说:“如‘海心亭’三字、‘庆云楼’三字、‘春醉蓬莱‘四字,俱为稀有之字笔也。”罗养儒是“昆明通”,是云南近代史、云南掌故的专家,他对这块匾大加赞赏之余,却不知道是何人所书。

去年,看到一则弥渡县文史资料,上面说,上世纪二十年代,当地弥城有一个叫李南生的人曾经拓过翠湖观鱼楼的“春醉蓬莱”匾,并将拓片带回了弥渡。从拓片上可见这块匾额的下款已被涂抹看不明,仅下脚篆刻有“赵德昌印"四字的正方形印章还能辨认。这也印证了罗养儒先生的回忆是准确的,早年的“春醉蓬莱”匾的下款模糊不清,难以辨识。

既然有了拓片佐证,“春醉蓬莱”四字是否就是赵德昌所撰?赵德昌又是什么人?

据贵州省的史志记载:赵德昌,字达庵,号望云,贵州郎岱(今六枝)人。清咸丰初年,以行伍随云南提督恒春在贵州作战,又曾入滇镇压云南杜文秀起义,屡立战功,由参将、总兵升至贵州提督。

有人提出,赵德昌只是一介武夫,难以写出“春醉蓬莱”这样让罗养儒称道的书法。弥渡人邓襄武回忆说,他的祖父叫邓元善,是清代进士,曾做过赵德昌的幕僚,这四个字就是赵德昌委托他的祖父代笔的。又有学者考证,认为赵德昌代笔者应是呈贡人、晚清云南的书画名家孙竹雅,滇黔两地署名为赵德昌的石刻、匾额都是由他代书的。一个署名,两个代笔,这又将是一段历史悬案。

朱仲康
朱仲康

近日,查阅资料,又见一块“春醉蓬莱”匾,匾额的材质是青石板,署名为汪绎,现为国内一位古玩爱好者收藏。这块匾长125厘米、宽33厘米、厚8厘米。作者汪绎(1671―1706年),字玉轮,号东山,江苏常熟人,康熙三十九年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做官仅三年便归隐田园。汪绎作诗蕴藉含蓄,著有《秋影楼诗》,书法学“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一派,风格骨秀天成。可惜辞官没几年,他就因病英年早逝,只活了35岁。“春醉蓬莱”匾应是他存留至今为数不多的墨迹之一。

纵观清代康熙、咸丰和民国的这三块匾额,书体、结构、风骨都有极其相似之处,汪绎题写在前,作为“春醉蓬莱”匾的原创者,应不为过。

编辑:陈荟吉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