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市芗城区历史沿革

2019-10-30 21:41:2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梁大同六年(540年)〔《闽书》为大同四年(538年),今取旧县志说〕析南安郡地置龙溪,因九龙戏于岭下溪而得名。

  隋初,废建安、南安二郡为县,龙溪县直属泉州(治在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建安郡,龙溪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龙溪县属之。武德二年(619年),龙溪县属隋吴兴郡守梁王沈法兴辖地。武德三年(620年),龙溪县属吴王李子通辖地。武德五年(622年),龙溪县全境归唐,析建州地置丰州(治在南安),龙溪县属丰州。贞观元年(627年),废丰州,龙溪县隶岭南道泉州(治在今福州)。垂拱二年(686年),析龙溪县南境置漳州,治在漳浦(今云霄),龙溪仍属泉州。圣历二年(699年),析泉州的莆田、南安、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圣历三年(700年),武荣州废,龙溪县还隶泉州(治在今福州);同年改元久视元年,复置武荣州。景云二年(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芗城区在其中 。

  截至2014年02月10日,芗城区辖四个镇、六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管委会。即浦南镇、天宝镇、石亭镇、芝山镇;新桥街道办事处、西桥街道办事处、南坑街道办事处、巷口街道办事处、通北街道办事处、东铺头街道办事处和金峰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市政府驻地在东铺头街道。 

  2003年,芗城区辖6个街道、4个镇:东铺头街道、西桥街道、新桥街道、巷口街道、南坑街道、通北街道、浦南镇、天宝镇、芝山镇、石亭镇。 

  1997年,面积264.6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5个街道、4个镇:东铺头街道、南坑街道、西桥街道、新桥街道、巷口街道、芝山镇、浦南镇、天宝镇、石亭镇。区政府驻南昌路。 

  1996年05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38号):将芗城区芝山镇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后、土白、下洲6个行政村,南坑街道办事处的东岳、岳北、漳糖、东关、南坑、洋筠6个居委会和洋筠1个行政村,巷口路以东属新华东居委会的部分划归龙文区管辖。 [7]

  1990年,市区南坑街道增设洋筠居委会。至年底,芗城区辖5个街道(东铺头、西桥、新桥、巷口、南坑)、2个镇(浦南、天宝)、2个乡(芝山、石亭),共有56个居委会、83个村。 

  1988年,市区增设5个居委会(湖内、南丰、东湖、东岳、南坑北);新桥街道船民委员会改称九龙居委会。郊区浦南镇增设松州村。 

  1986年,芗城区分为市区、郊区2部分。市区设东铺头、西桥、新桥、巷口、南坑5个街道,共辖48个居委会。郊区设浦南、天宝2个镇及芝山、石亭2个乡,共辖82个村、2个居委会。 

  1985年0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7月20日龙溪地区改名地级漳州市,原 县级 漳州市作为芗城区,9月21日原漳州市建制改设芗城区(以境内九龙江西溪别称芗江而得名),隶属地级漳州市。 

  1978年03月17日,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改名龙溪地区行政公署,漳州市革委会属之。1980年11月4日,漳州市革委会改为漳州市人民政府,仍隶属龙溪地区。 

  1970年9月,专区改称地区,龙溪专区革委会改称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龙溪地区(专区)仍辖九县一市。

  1967年4月,由驻漳支左部队成立龙溪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实行军事管制。漳州市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龙溪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8年5月15日,漳州市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龙溪专区革命委员会。 

  龙溪专区成为一级政权的行政区域。

  1966年发生“文化大革命”。

  1960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龙溪县、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此时,龙溪专区辖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平和、南靖、长泰、华安9县及漳州市。

  1955年3月,龙溪地区改称龙溪专区,漳州市属之, 成立龙溪专员公署。

  1951年6月1日,析龙溪县城关置县级漳州市(县级市),隶属龙溪地区。

  1949年09月19日,龙溪县解放后,其它漳州境内各县陆续解放,均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漳州军事管制区。10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第五行政督察区改名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设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龙溪县隶属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第六行政督察区才改称漳州行政督察区,简称漳州专区,9月18日,又改称为龙溪地区,龙溪县属之。 

  民国23年1月1日在漳州成立“龙汀省人民政府”,龙溪县属龙汀省,“福建事变”于民国23年2月20日宣告结束。民国23年7月,福建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龙溪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翌年10月,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龙溪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22年11月20日“福建事变”,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

  民国21年4月20日至5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进驻漳州,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建立临时政权机关,龙溪县城关为临时机关所在地。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覆灭,九月二十一日漳州宣告光复。民国元年(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废府设路,福建划为东、西、南、北四路,漳州属西路,龙溪县属之。民国3年,改路为道,西路改为汀漳道,龙溪县属之。民国4年,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漳州属汀漳道。民国7年—9年,援闽粤军在漳州设闽南护法区,县地属之。民国14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政制,龙溪县隶属福建省。

  清代(1644年—1911年),龙溪县隶属福建布政司漳州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龙溪县为漳州府所辖七县之一。城区是漳州府、龙溪县的治所。

  明洪武元年(1368年)龙溪县隶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漳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属福建行中书省漳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漳州府。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漳州漳浦郡改为漳州路,龙溪县属之。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留从效卒,陈洪进继有其地。乾德四年(966年),复南州为漳州。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上表献漳泉二州,龙溪归宋。雍熙二年(985年),龙溪县属福建路漳州漳浦郡。 

  漳州芗城区芝山公园(6张)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治在今晋江),龙溪县属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龙溪县属福建经略使泉州(治在今泉州)。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龙溪县由泉州割属漳州。天宝元年(742年),漳州改称漳浦郡,改隶江南道。天宝十年(751年),龙溪县属岭南经略使漳州。上元元年(760年),龙溪县随漳州由岭南还隶福建节度使。贞元二年(786年),漳州治所从漳浦县李澳川迁龙溪县城,龙溪县城关漳州由此得名。光启元年(885年),淮南光州刺史王绪渡江陷漳州,为王潮所杀。王潮遣王审知引兵围泉州拔之,王潮遂据有漳泉之地。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称帝,龙溪县属闽国漳州。南唐保大三年(945年),刺史王继成以漳州降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改漳州为南州。保大五年(947年),南唐兵围福州不能克,泉州刺史留从效引兵还泉州。唐戍将不得已引兵归。留从效自此据有漳、泉。保大七年(949年)南唐以漳、泉置清源节度使。 [3]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