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乡七旬老党员抗震救灾中创先争优

2012-09-17 00:00:00 来源:网站首页-昭阳党建网 作者:陶邦花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2012年9月7日,本应是一个平常的日子,然而这一天却成了昭通人民难以忘记的日子-—昭通市彝良县发生了里氏5.7级地震,靖安乡震感强烈,全乡11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最为严重的是大坪子村,交通堵塞,房屋倒塌182间,严重受损567间,受灾518户1986人,群众的生命财产面临巨大威胁。灾情发生后,乡村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投身到抗震救灾第一线,群众也加入到抗震救灾和生产生活自救中。

  在各级各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各种救灾物资紧急送往灾区。在大坪子村临时安置点前有一个特殊的帐篷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在那个帐篷里有几位老人正有条不紊的发放着救灾物资,分的分、发的发、记的记,忙而不乱。为确保各种救灾物资能及时、准确发放到灾民手中,大坪子村的三名老党员自愿组成了以王炳友为组长、程朝举与王炳和为成员的物资管理发放组,负责地震救灾物资的管理,协助和配合救灾物资的发送。三名老共产党员中,程朝举75岁、王炳和72岁,他们在当地是群众心目中的热心人,做事顺民心、随民意,在群众中有着较高的威望。自地震灾害发生后,3名老共产党员协助查看灾情,安抚群众,积极排危,在救灾物资的管理和发放工作中尽职尽责, 坚持24小时值班不间断。

  9月11日凌晨,靖安乡又遭遇暴雨袭击。地震加之暴雨的双重灾害,让群众的生活雪上加霜,面对如此困境,群众并没有被困难打到。在闪电和雷鸣声中,3名老党员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为灾区群众的物质生活保障站好岗。由于过度疲劳加上受凉,程朝举和王炳友病倒了,但是在他们的心中,广大群众的生活和安全远远比自己的健康更重要,他们没有退缩,带病坚持工作。看着他们一边输液接受治疗一边工作,还要加入到搬运队伍,顶着暴雨,肩挑手扛,将救灾物资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很多人无不为之感动。几天下来,他们的肩上和脚底都磨出了血泡,每每走路都钻心的疼痛,但他们仍旧咬牙坚持住。程朝举还对身边的人讲:“我们大家都受难了,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辛苦点算不了什么,只要大家都好,哪怕搭上我这条命,也一定要把救灾物资送到大家的手中”。平平淡淡的一句话从这个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甚至连字都不识的老人嘴里说出来,让人为之一震!他的心里只有群众的安危,他的坚强让人肃然起敬,他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尚的思想情操!这也为群众战胜苦难、开展生产自救树立了榜样。

  9月11日清早,昭通市政协主席熊启怀冒着倾盆大雨赶到大坪子灾区看望灾民,当看到由于受凉导致说话声音嘶哑的程朝举时,熊主席表情凝重,握着他冻得发抖的手,说:“你们辛苦了,党和政府感谢你们,在灾难面前,大家能咬紧牙关,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有无数像你们这样尽职的同志,相信困难很快会过去的。”老人情绪非常激动的说“我们对不起党啊,对不起老百姓!面对灾难我们没能为老百姓做点什么,我们愧对党啊!”熊主席沉重的说:“你们放心,党和政府一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们度过难关。”

  在这次“9.07”抗震救灾中,王炳友、程朝举、王炳和三名同志没有什么英雄壮举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像他们这样的同志、这样的身影在大坪子、在靖安随处可见。他们做的都是最普通的、最平常的事情,他们也是最普通的人,自己的家里同样遭受地震的破坏,但在这个时候,他们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村里人的安危。正是这平凡中的不平凡,铸就了他们作为共产党员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信念,时时想着灾民,时刻参与救灾。他们以自己的德操保证了救灾物资发放的公平、公正,以自己的行动坚守这份责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满腔热情,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对自己的承诺,展现了“抗震救灾、不畏艰难” 、“地震无情人有情”无私精神。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