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蝶变成了花园城区

2020-10-14 08:00:00 来源:香洲区政府公众信息网 作者:珠海香洲公众号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刘智伟清楚记得他刚来珠海报到时的情景。1982年2月刚毕业,刘智伟被分配到珠海市第二中学。他从广州过来,100多公里的路程要舟车互换,走了将近20个钟头才到珠海市香洲。那时的珠海经济特区成立不到两年,香洲区还没成立。那时的珠海什么都缺,缺人才、缺开发、缺建设,连道路都缺。

  刘智伟说他当时很迷茫。特区成立了,但特区的影子在哪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小渔村香洲渔港,一条两车道的中心道路凤凰路,唯一的娱乐中心就是不到200个座位的香洲电影院,就连当时最繁华的拱北口岸也是一栋铁皮房,几条简陋的过关通道。

  珠海特区从这里起步

  据记载,成立经济特区时的珠海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人口只有36万多,GDP只有两亿元左右,财税才2000多万元。

  1984年6月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成立,吹响了加快建设经济特区的冲锋号。香洲区的成立,在珠海经济特区稳增长、改革创新、社会民生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主阵地”和“主战场”作用,成为珠海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中心。

  香洲区毗邻港澳,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陆路相连,港珠澳大桥建成后,香洲成为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路桥相连的城区。辖区面积180.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3.78万,占全市的49.9%。

  刘智伟还记得,香洲区成立后,他任教的第二中学陆陆续续分配来好多老师,外地学生也多了起来。他说香洲毛纺厂当时在珠海很有名气。

  如今,香洲沧桑巨变。香洲区建区之初,仅有百余间作坊式的小企业。经过30多年发展,从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的成立,到全球最大家用空调企业格力电器的崛起,香洲区的现代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从只有一条街道、一家饭店、一个红绿灯的边陲小渔村到现代化的滨海花园城区,香洲区的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香洲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侨乡优势,从依靠引进外资起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服务业辐射粤港澳,数字经济引领时代潮流,成为珠三角城市群中不可复制的产业特色。

  拱北口岸 见证特区发展历程

  坐落于香洲区的拱北口岸,不但见证着整个珠海的历史,更见证了特区的发展历程。不断升级的拱北口岸,都是伴随着特区的大发展大改变。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亲笔题字“珠海经济特区好”至今依然矗立在拱北口岸广场,见证着拱北口岸从一个渔村小关口一跃成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陆路口岸。

  拱北口岸是“一国两制”的交会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里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繁忙的旅检口岸,2019年经这里出入境旅客达1.45亿人次。这里还是最便利的通关口岸之一,平均每名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只需花费约15分钟,每条自助通道验放1名旅客平均仅要8秒。

  要知道,1979年,经拱北口岸出入境旅客仅219万人次。1999年,拱北口岸验证台上的设备简单,电脑是老式“大头机”,如果客流较多,平均每名旅客通关排队则需要一两个小时。

  如今,经拱北口岸出入境会有多便捷?自助通关后,步行10分钟左右就能从拱北口岸到达澳门关闸地区。随着珠澳两地联系更加紧密,拱北口岸每天的开关时间也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个小时,延长至现在的19个小时,旅检查验系统也更快捷智能。

  不断升级的拱北口岸,让珠海和澳门的联系更加紧密,两地合作也拉开了新序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挥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

  珠海与澳门签署加快建设大湾区澳珠极点合作备忘录,谋划建设粤澳深度合作区。未来,珠海将以粤澳深度合作区为主平台,探索珠澳共商共建共管新模式,借鉴延伸澳门自由港部分制度和政策,打造与国际规则高度衔接的营商环境。全力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携手澳门打造全球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加快布局一批国际水平、港澳特色的基础设施,让珠澳合作成果更多惠及两地民众。而这些蓝图的绘就,少不了作为重要一笔的拱北口岸。

  将“瞬间闪” 转化为“过夜经济”

  人流一般与构建商业圈紧密关联。拱北口岸,如果仅成为一个人流出入境“瞬间闪”的过道,而不能有效留住旅客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打造一个辐射半径很长的闭环商业圈,显然,这个城市的功能布局不够高明。拱北口岸开通以后的很多年,受限于景区景点以及体验式旅游文娱产业的整体单薄,一直无法激发、拉动出入境旅客的消费潜力,发展“过夜经济”几成空白。珠海市、香洲区的主政者老早意识到这个短板,并为此谋篇布局极力弥补。2014年,平地一声雷,全球超级旅游度假区——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横空出世,如一块超级强磁,产生巨大的“吸附效应”,将拱北几千万甚至过亿的出入境人流转化为强大的消费流。“2014年,开业仅仅9个月的横琴长隆项目接待游客量就超过800万人次,其中起码有50万人去长隆消费过。”长隆度假区相关人士透露,“随着轻轨站接驳横琴,拱北口岸出入境人流将成为度假区经济的市场强力支撑点,口岸经济与旅游经济将实现远距离融合,发挥出一个超级商业圈的功能。”

  总部经济 发展势头迅猛

  长期以来,香洲区虽然贵为“珠海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经济内虚。尤其2000年左右,随着“工业西进、城市西拓”战略的推行,珠海西部成为制造业的投资热点,工业总产值占珠海半壁江山的香洲区却面临严峻挑战。其时,不少专家把脉香洲后忧心忡忡。“有格力、佳能等单打冠军,却缺乏整体产业链的搭建”;“有南屏科技园、高新工业区等成型的工业园区,产业爆发式聚集略显疲态”。

  何以解忧?香洲区决策层登高望远,意识到,唯有发展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才能让香洲重振辉煌。一时间,香洲区整个招商团队日夜奔波,辗转广州、上海、深圳、香港、甚至新加坡等资金海量、大企业云集的繁华都市,“兜售”珠海,力荐香洲。香洲产业布局开始发生“重组与裂变”——总部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权威资料显示,2004年和2005年,该区先后引进了中油塔鑫等6家总部企业,2006年上半年又引进庆华集团、中化方兴、金茂泉石化等7家总部企业,成为拉动全区三产经济增长和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一大亮点。状态服装、国泉贸易等总部企业上半年都进入区纳税前十名。继往又开来,趁热好打铁。此后,香洲区结合东部大转型战略,相继出台了《香洲区鼓励总部企业发展办法》等三大配套文件,引来总部企业和服务业云集,以服务业聚集为吸附核心力并辐射周边的产业布局“香洲模式”初现雏形。

  “珠江西岸的服务业并不发达,珠海借助毗邻港澳的优势,服务业点起生生不息的灯盏,最终形成功能强大的服务业聚集区,珠江口西岸这个‘翅膀’也更有力。”“香洲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公共服务能力、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区域特色更加突出,品牌更加响亮,基本形成服务珠三角、面向港澳、辐射全国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郑天祥教授为香洲区产业转型之路赞叹不已。

  大力布局数字经济

  10年后的今天,香洲区的现代服务业更上层楼、更具内涵、更贴近时代的发展动脉。2018年,站在历史的产业起点,香洲区明确提出以数字经济产业为引领,以高端智造和高端服务两大产业为支柱,以消费升级产业为基底的“1+2+1”都市产业生态体系,以及“一园一镇、一廊一带”产业布局,为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一大批知名企业将抢滩珠海香洲区。2019年,香洲区人民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合作协议”, 根据计划,双方将在人工智能创新及应用、云计算及数据服务、人才交流及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打造华为公司在大湾区珠江西岸重要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中心。在2019年的云南昆明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珠海市香洲区与腾讯就云启基地落户香洲举行了签约仪式。腾讯、华为两大巨头先后落户香洲区,布局数字经济。与此同时,世茂港珠澳合作创新中心、城市之心、国维中央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脚步,香洲区现代产业集群轮廓显现。

  截至2019年底,香洲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732家,占全市33.1%,年度有效发明专利9082件,PCT国际专利申请435件。孕育出以格力电器、纳思达为代表的众多知名企业。1984年至2019年,香洲区GDP从1.2亿元增长至1542.93亿元,增长了1280多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亿元增长到1622.9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42.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亿元,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9.6亿元,增长6.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5.76亿元;全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41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18.59亿元。

  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随着香洲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同步获得了显著提升。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的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前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分别是烟台、青岛、杭州、哈尔滨、济南、珠海、信阳、惠州、威海和肇庆。

  作为珠海市主城区,香洲区肩负着珠海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工作的首要实践者重任,在社区治理和服务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称号。

  香洲区着力推进社区公园建设,构建共治公共空间。借鉴港澳街心公园建设经验,利用城市“边角闲置地块”,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征用土地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进社区公园建设。截至目前,香洲区陆续投入2.5亿元,已建成社区公园120个,总面积约288万平方米;正在建设13个,总面积约309万平方米,建立了社区公园自治共管长效机制。社区公园不仅为居民增加了户外健身运动空间,更提供了议事、交流、互助的公共生活平台,进一步密切了社区邻里关系,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该项目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被央视新闻联播重点介绍,并荣获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自2015年被民政部确定为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来,香洲区紧紧围绕“借鉴港澳经验,提升社区治理与服务水平”实验主题和总体目标,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作为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的目标与方向,扎实有效推进实验区创建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2015-2017年,分别形成的《社区微公益推进民生服务》《“五社联动”社区多元共治》《“议治相济”以需求为导向》等创新案例,连续3年荣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优秀奖。

  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市民

  改革开放、城市发展的成果,应当惠及广大市民。香洲区在这一方面被市民普遍评价为“做得到位”“不忘初心”。

  数据显示,在民生方面,香洲区多年一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实行户籍学生12年免费教育,将公办幼儿园建设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截至目前,香洲区已建成公办中小学62所和公办幼儿园23所。

  此外,香洲区着力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9年末,香洲区已拥有三甲医院3家、区属二级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4家。香洲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和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均达100%。同时,加大养老设施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住房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香洲区更是制定了以市民在家门口500米范围内就有社区体育公园、随时享受绿色休闲健身空间为总体目标,制定了《香洲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与管理办法》。至今,香洲区已投入10亿元,在全区建成140座社区公园,总面积达578万平方米,完善了区、镇街、社区三级监管,全部免费开放,“香洲社区公园”成为响当当的城市品牌。

  据统计,从1984年到2019年,全区每年民生支出从210万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9%),增长到63.79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3.2%)。(来源:珠海香洲公众号)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