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醴陵市历史沿革

2019-11-12 16:27:34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春秋战国,属楚国黔中郡。

  秦朝,属长沙郡临湘县。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属长沙国临湘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封长沙相刘越为醴陵侯。食邑600户,并建侯城于转步古城村。

  东汉,从临湘县划出一部分置醴陵县,并从湘南县划入部分地区。时县境东至今江西杨岐山,西至湘江沿岸。据此,醴陵建置伊始。三国时,醴陵属吴国荆州长沙郡。

  隋朝,属荆州长沙郡。大业三年(607),改临湘为长沙县,撤醴陵并入长沙。

  唐朝,唐武德四年(621),复从长沙县划出置醴陵县。

  宋朝,属荆湖南路潭州长沙郡。

  元朝,属湖广行省天临路。元贞元年(1295)升为中州,天历年间(1328~1330)由州降为县,至正二十四年(1364)复升为州。

  明朝,洪武二年由州改县,属湖广布政使司潭州。

  清朝,康熙三年(1664),隶属湖南省长宝道长沙府。

  民国元年(1912年),属湖南省湘江道。

  1937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醴陵和平解放,属湖南省长沙专区。

  1952年,长沙专区改名湘潭专区。醴陵属湘潭专区。

  1959年1月,渌口、姚家坝等乡镇共349.3平方公里地域划入株洲市郊区管辖。

  1983年7月,醴陵县划入株洲市管辖。

  1985年8月,撤县建市(县级市)。

  1997年6月,石亭乡撤乡设镇。

  1998年9月王坊乡撤乡设镇。

  1999年东富乡、栗山坝乡、茶山乡、神福港乡撤乡设镇。至此,醴陵市辖5个街道、20个镇、17个乡。

  2002年,撤销解放路街道、城东街道,设立来龙门街道;撤销渌江乡。2004年,醴陵市辖4个街道、20个镇、16个乡:阳三街道、西山街道、黄泥坳街道、来龙门街道;南桥镇、富里镇、白兔潭镇、浦口镇、王坊镇、王仙镇、东富镇、泗汾镇、沈潭镇、船湾镇、大障镇、贺家桥镇、马恋镇、栗山坝镇、茶山岭镇、神福港镇、均楚镇、石亭镇、仙霞镇、黄獭嘴镇;大林乡、东堡乡、黄沙乡、枧头洲乡、孙家湾乡、清水江乡、嘉树乡、转步乡、军山乡、高桥乡、长岭乡、板杉乡、八步桥乡、新阳乡、官庄乡、枫林市乡。

  2015年,清水江乡与船湾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船湾镇。贺家桥镇与大障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明月镇。神福港镇与栗山坝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茶山镇;新阳乡与仙霞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左权镇;枫林市乡与黄獭嘴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枫林镇;撤销富里、南桥2个镇,设立李畋镇;撤销王坊镇;调整浦口、王仙、东富3个镇,东堡、板杉2个乡的部分行政区域和黄泥坳、来龙门、阳三石3个街道部分管辖范围,并将东堡乡改设为沩山镇,黄泥坳街道改设为国瓷街道、西山街道更名为仙岳山街道;板衫、嘉树、孙家湾、官庄撤乡设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