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柏场:时间与空间多重奏下的斑斓草原

2021-01-24 08:00:00 来源:隆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目之所及之处,无一不郁郁葱葱。但就算你踏遍藤缠蔓绕、古木葱茏的热带雨林,看足绿沁于水、鸟携鱼行的万亩湿地,品够深篁幽翠、气节脱俗的苍苍竹海,当踏进香柏场草原的那一刻,也一定会被它与众不同的气质所吸引——

香柏场景致

盛放的杜鹃花

吹芦笙的彝族男子

自在的羊群

□ 史 川 汤惠敏 赵金龙

在隆阳区东北部的瓦马彝族白族乡,有一片斑斓草原美名香柏场。香柏场与大理云龙县边界雪山梁子接壤,海拔2614~3578米,属滇西横断山区怒山山脉南段,处怒江与澜沧江分水岭,属高原山区地形。

隆阳区整体上地质构造属于“滇西褶皱带”的中西部,地层发育齐全,从上寒武系到白垩系均有分布,是一个古生代和少量中生代地层组成的“保山褶皱束”。境内地形切割较深,山川并列,谷盆相间,地貌起伏的水平差异和垂直变化很大。出露地层为砂岩、页岩及灰岩互层,片麻岩及花岗岩次之。褶皱强烈,岩石破碎,石灰岩区岩溶发育。

隆阳区整体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在气候类型和特殊地理位置的双重作用下,香柏场形成了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地貌富于变化的鲜明特点。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鸟儿欢歌,充满无穷生机;夏天里,山间溪流潺潺,远望绿浪涛涛,近看盘根错节,千姿百态,别有看点;秋天里,牛羊成群,野果丰硕,层林尽染,连片的枯黄草甸,单一的色调,废弃的圈舍、树林、草坡组合呈现出一副极为震撼的“荒凉美”;冬天里,琼枝玉树,素裹银妆,积雪覆盖在松软干净的草甸上,各类树木与草地交错镶嵌在雪海中,宛若仙境。

香柏场草原随四季荣枯,变化莫测,色彩各异。无论何时来到香柏场,沿着山麓向上攀登,湿性森林的幽幽层叠、稀树草原的孤寂飘逸、山地草原的豪情大气、矮林枯木的坚韧隽永递次呈现时,令人禁不住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优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香柏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4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5个群系、24个群丛,维管束植物43目90科242属420种,其中珍稀、濒危和保护植物17种,特有植物84种,含云南省特有种12种、中国西南特有种46种、广布中国的特有种26种。

苔藓矮林、湿性阔叶林、灌丛和草甸等相互镶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地草原—森林景观。草原四周傲然而立的杜鹃林、石栎林、青冈林、杨桦林等是野生动物重要的栖息繁育庇护所,共有151种野生陆生脊椎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其中包括黑熊、黄喉貂、红腹角雉等1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草原上特产的野蕨菜、野莴笋、野芹菜、野香菇只需简单加工就变成山下村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成为城市游客牵肠挂肚的念想;党参、重楼、回心草、野蜂蜜,野生药材具有良好的保健或药用价值,是发展“后备箱经济”的主力军。

香柏场是当地有名的“盐马古道”,此称谓的由来有一段历史渊源。过去,香柏场所处的隆阳区西山片区的人们吃盐,需要到大理市云龙县石门井去买,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只能通过人背马驮的方式运输,一般人背着篮子走路去,条件好的还能赶着一头骡子去。买盐人途经安邦村翻过香柏场几道山岭才能到达石门井。

相传石门井的卖盐人非常聪明,总是在斤两上克扣,然后又把扣下的盐块当礼物送给不知情的买盐人做人情,这样一来二去,蒙在鼓里的买盐人都愿意到石门井买盐,石门井的卖盐人生意也越来越好,去的人也越来越多,走着走着就从香柏场走出了一条山间道路,便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盐马古道”。

由于山高坡陡、路途遥远,每次去一个单程都要花上两三天时间,路上非常艰辛,加之常有黑熊出没,危险程度不言而喻。后来,本地的一些群众常把亲属的过世,婉转的说成是“去山上背盐了”,以掩失去亲人的痛苦,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背盐路上的漫长与艰辛。

高耸云端的香柏场大多时候安然静谧,而坐落山下的瓦马彝族白族乡却总是被浓浓的烟火气息萦绕。素有“北冲彝乡,鸡鸣三地”之称的瓦马乡是以彝族、白族为主的民族乡,共居住着彝族、白族、苗族、傈僳族、满族等15种少数民族,生活在这里的各个民族,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形成当地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并一片和谐的独特民俗氛围。

瓦马乡文化遗产丰厚且广泛存于民间,其中不乏极高历史价值和优秀艺术创造力的文化瑰宝,比如具有浓郁民族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每到各族传统节日的到来,或逢娶亲嫁女等喜庆之日,吹笙,唱跳,吃手工制作的核桃油“油煎粑粑”、杀年猪时腌制的挂火腿、腊猪脚、土鸡等仪式的举行使这个处于宁静之地的乡镇变得熙来攘往、觥筹交错,一片好不热闹的祥和景象。

可在人们欢歌的同时,香柏场却也一度在过度的被索取中容颜渐枯。因大量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泥石流灾害多发。为扭转香柏场草原日渐退化的趋势,自2015年起,政府对这片草原实行了禁牧政策。然而生态逐渐向好之际,繁茂的牧草经年累积形成厚厚的枯草垫,又影响到新草的生长且成为火灾隐患。

如何找到草原修复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点?如何让香柏场的历史痕迹不被时间磨灭?如何利用天然的资源优势为村民们增加福祉?这些,是草原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所面临的难题。

为更好实现草原的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2020年,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香柏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的建设被寄予厚望。

自然公园以保护香柏场区域典型的南方山地草甸类型生态系统,以及其中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栖息地为目标开展建设,规划总面积841.86公顷,其中草地面积为487.84公顷,占规划区总面积的57.95%。共划分三个功能分区:兼具草原自然公园管理、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服务及内外交通衔接的综合服务区;以山地草原为主体发展可持续性草牧业和生态旅游的利用示范区;以发挥草原—森林复合生态系统优势、打造独特的林间游憩体验的森林康养游憩区。

公园规划以“秘境横断山,云里香柏场,斑斓草原景,风雪盐马道”为形象定位,以把香柏场建立为“山地草原—森林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典范”“南方山地草原科学合理利用、生态扶贫的典型代表”“山地草原生态系统科研、自然教育综合基地”“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体验及野外探险胜地”为发展目标,使其兼具云南草原文化自然教育学校,保山市隆阳区西北生态屏障,瓦马乡生态文化展示平台等功能,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文化发扬与传承、生态扶贫与发展等多方面协同共赢。

嫣红绿海,兽栖奇木,这个秘境尚有无限惊喜等待发掘;马蹄踏踏,马铃锵锵,回荡着百年盐马古道流于历史的回响;笙歌起舞,酒醇腊香,多民族文化交融世世呈祥。

不比呼伦贝尔相辽阔,却独得三分百变灵秀;不与鄂尔多斯争壮美,也巧取数百生灵的活力盎然。山与水娟秀,花与草艳茂,人与景祥和,是你不可错过的香柏场。

(本文首发于《地球》杂志2020年第11期,有删节修订。作者单位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