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地理环境

2020-02-17 23:45:0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焉耆回族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南麓盆地——焉耆盆地的腹心。介于东经85°13′19″-86°44′00",北纬41°45′31"-42°20′45"之间。东南部与博湖县毗邻,北部与和静县接壤,南部与库尔勒市塔什店镇相连,西南部以霍拉山东南沿南北走向的山脊与库尔勒市,轮台县为界。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直线距离214公里。全县东西跨度1°26′40",长131.13公里,南北跨度35'14",宽64.83公里,总面积2570.88平方公里。

焉耆回族自治县地处北半球中纬度温带地区,是较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但又具有盆地气候特征,夏季聚热、冬季冷。因受博斯湖水域的调节,冷热变化不十分剧烈。由于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天山山脉的阻隔,来自海洋的水汽稀少,因而形成干燥的气候特点,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热量较为丰富。冬季寒冷漫长,微风少雪,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季节, 极端最低气温-35.2℃。春季气候多变,春风频繁,干冷的西北风和干热的西南风交替出现,使空气变得干燥,最小相对湿度有时甚至为0%。夏季不长,为一年中温度高的季节, 极端最高温度38℃ 。初夏少雨;仲夏边续高温天气;夏季多雨,又使气候变得凉爽,但有阵性大风暴雨过程。秋季最短,为一年中秋高气爽的大好时光,但气温下降迅速。极端高温38度,极端低温-35度,最多风向为西北风。

焉耆全年可照时数4440.1小时,太阳总辐射的年总量为156.8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太阳直接辐射78.4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太阳散射辐射78.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温度7.9℃, 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焉耆县年平均降水量为64.7毫米,春季降水量为11.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8%;夏季降水39.5毫米, 占全年降水量的60%;秋季降水9.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6%;冬季降水3.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月平均降水量39.4毫米(1965年7月7日),月最大降水量为61.6毫米(7月),月最小降水量为0。日最大降水量39.4毫米(1965年7月7日),连续降水最长7天(1970年1月6日—12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198天(1968年10月18日—1969年5月2日)。降水日数不多,大于0.1毫米的日数, 全年平均32.9天。自然降水不稳定,降水变率大,年平均为30%,11月最大为120%,6月最小为62%。降水变率的季节特点:秋季最大为116%,冬季次之为114%,春季较小为111%,夏季最小为70%。焉耆县蒸发量和降水量不平衡,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为年平均降水量的18.5倍。

焉耆降雪日和积雪日不多,全年平均降雪日8.7天, 最多的1月份只有3.3天, 最少的10月0.1天;积雪日年平均23.3天, 最多的1月为11.1天, 有的年份连一天降雪也没有。平均降雪初日12月2日,平均降雪终日2月23日,降雪和积雪的年际变化很不稳定。无霜期焉耆盆地平均无霜期为175天,最长可达198天,最短132天。 

地形

焉耆回族自治县城位于焉耆盆地腹心地带,地形平坦。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52.36%,平原占总面积的47.64%。

地质

焉耆盆地是以华力西皱褶为基础盆地内部有很厚的中生代及新生代陆相沉积层,地层为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平原上主要是砾石风化产物。 

土壤

焉耆回族自治县成土母质按地形特点分为开都河冲积物、霍拉山山麓洪积物及扇间洼地、扇缘洪积一冲积物。县内平原土壤共分潮土、灌耕土、草甸土、沼泽土、盐土、风沙土等七个类型,16个亚类,21个土属,27个土种。 [7] 

水文

开都河系新疆的八大河流之一,也是焉耆境内的主要河流。开都河发源于海拔5000米天山山系阿尔明山的哈尔尕特和扎克斯太沟,流经180公里到小珠勒都斯盆地,西流60公里,越过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原折向南流,期间又会集数十条泉沟溪水,总积水面积2.7万平方公里。流径5个县市后注入丰饶浩淼的博斯腾湖。开都河流经焉耆盆地的地段为110公里,流经焉耆县地段为62公里。开都河流域面积22260平方公里,其中焉耆县境面积1224平方公里。开都河是焉耆的主要水源,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横贯县境,系天上冰雪融化和泉水补给型内陆河流。

黄水河是县境除开都河外唯一的一条河,位于县城以北偏东20公里处。黄水河发源于和静县天山查汗努尔地区,全长171公里,在焉耆县境内长30多公里,经焉耆县注入博斯腾湖,河宽5米,深2米,系间歇性河流。从六十户乡以下形成宽2公里,长30公里的芦苇湖。境内还有霍拉山沟及另外有大小泉沟两处。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