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 “三问进社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管理水平 相关信息

2019-11-22 09:01:00 来源:赫章县人民政府 作者:张仁波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为使搬迁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逐步过上好日子,最大限度享受到改革和发展带来的红利,快速融入新城市,顺利奔上小康路。赫章县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充分整合利用各方优势资源,通过“三问进社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管理水平。

一问三就落实提升搬迁群众满意度。

就医方便,就学容易,就业满足,生活美满幸福,这是稳得住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最终目标,也是搬迁群众对搬迁后的生活向往。赫章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全部实行集中安置,2016年为集镇安置,2017至2018年县城集中安置,3个每安置点均万人以上,为有效解决群众搬迁后“就医、就业、就学”三大问题,赫章县充分利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契机,将党建活动与易地搬迁扶贫紧密结合起来,整合部门力量、整合一切资源,聚焦易地扶贫搬迁难点,打破党支部活动界限,开展联建联创联动助脱贫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全面掌握搬迁群众在“三就”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落实就医。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5个,按标准配齐常见诊疗设备,完全满足搬迁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二是落实就学。配套建设(含改扩建)学校共23所(其中幼儿园9所,小学11所,初中3所)。目前,已建成11所,在建9所,拟建3所,在全县公开考调236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缺编教师。目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子女10973人已全部就地安置就学。三是落实就业。精准建立台账,动态掌握劳动力就业情况,加强技能培训,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多措并举,解决群众就业:①针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中“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情况,开发楼长、保洁等“十大员”公益专岗解决就业。②通过劳务输出引导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③通过在安置点建扶贫车间就近就地解决群众就业。就近建就业扶贫车间,积极引进挂锁铸造、发制品(假发)、服装生产、纺织制造、电子原件等产业入驻产业园区及安置点扶贫车间,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满足搬迁群众劳动力就近就业需求,其中:在县城安置点新建或改扩建社区就业扶贫车间5个,在乡镇安置点建扶贫车间12个。目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已落实就业19931人,完全实现搬迁群众户均一人以上稳定就业的目标提升了搬迁群众的满意度。

二问社区服务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

赫章县严格按照“党建引领发展、积分催生动力、共建和谐社区”的工作思路,引导搬迁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保障搬迁群众有人管有事做。这是彻底解决搬迁群众搬迁后心理缺位、解除后顾之忧、重获存在感和归宿感的重要措施。搬迁后管理好不好,搬迁群众最具有发言权。赫章县将搬迁群众将搬迁群众按楼栋分类管理,每栋楼明确1名楼长来管理服务搬迁群众,社区干部职工随时动态跟踪服务搬迁群众,建立问题台账,逐户解决问题。赫章县在走访调研中,通过拉家常、讲故事、摆龙门阵等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困难救助城低保,培训就业少不了,教育医疗全保障,安居乐业日子好”宣传搬迁后续扶持政策。让搬迁群众亲自讲述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集思广益、服务群众。完善社区服务机构,设立各类办事场所,将搬迁群众全部纳入积分制管理,目前仅银山社区纳入积分管理的群众13612人、创业就业者2059人、志愿者16名、楼栋长65名、保洁员751名,全县各村居正在积极推行积分制管理服务模式,安置点呈现出管理有序、关爱和谐、互帮互助的良好态势,搬迁群众变成了新市民,获得感大幅获得提升。

三问生活所需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

从农村生活向城市发展转变,从深山老林、峡谷深涧搬进城市,从土坯房搬进小洋楼,部分搬迁户心理因突如其来的转变,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不知所措。赫章县结合实际,整合资源,按照每人帮扶不超过10户的原则,把各安置点的搬迁群众包保到干部头上,定期不定期进行上门走访,认真分析研判每一户搬迁群众生活所需,及时了解搬迁群众的困难和生活需求,并结合实际制定帮扶措施,对少数民族同胞等特殊人群,采取重点关注、重点帮扶、重点跟踪的策略,设法优先帮助解决生活上存在的困难,使其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思路、树立良好心态。目前,每月一次的帮扶走访及安置点社区联合走访覆盖家庭9000余户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0余类5000余件,搬迁群众一步从农民变为市民、从农村搬到城市,享受到、着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和干部职工的热情服务,幸福感大大提升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