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以“11233”扶贫模式+“两个平台”助推脱贫攻坚 相关信息

2020-01-07 09:25:00 来源:赫章县人民政府 作者:徐海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借助帮扶东风  破传统立新业                 

赫章县铁匠乡多年来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农业收入停滞不前,在脱贫攻坚爬坡上坎之际,借助恒大集团帮扶毕节之东风,2017年以来,恒大集团援建铁匠乡蔬菜大棚684栋,投资2000万元覆盖684户建档立卡贫困。打破传统产业结构,发展新型农业产业,按照“调结构、创品牌、带农户的新思路,带领农户(贫困户)苦干实干,精干巧干,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型,老百姓的产业致富路子更加宽广。政府引进赫章县阳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种植大棚蔬菜,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蔬菜大棚运行模式按照“政府+恒大集团+龙头企业+合作社(村社一体)+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政府负责场地“三通一平”工作,恒大集团负责大棚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以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龙头企业负责大棚建成后总体经营管理,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贫困户)务工就业大棚经营管理纯利润按照龙头企业占股50%、合作社(村社一体)占股3%、贫困户占股47%比例分配,每年12月底统一由乡人民政府组织分红结算。

    广黔帮扶引龙头,鲜花产业助脱贫

铁匠乡充分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契机,积极对接,积极争取,举全乡之力,集全乡之智,引进广州港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接大棚经营管理直接参与当地产业扶贫,建立“广州对口帮扶鲜花种植基地”。广州市番禺区协调450万元广州帮扶资金完善棚内外附属设施建设,包括棚内供水、补光及棚外包装、冷藏及花卉包装车间等设施。覆盖2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每年分红13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积累2.7万元,以“11233”产业带贫模式+“两个平台”助推脱贫攻坚,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变昔日铁匠为今日花匠。

“11”即1个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护环境资源的鲜花产业,并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农业部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山大学等相关专家组成1个科研团队,作技术指导,产品研发。

“2”即2个阶段目标。一是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在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脱贫,二是2020年后继续巩固脱贫成效增加务工收入、增加就业岗位保证农户不返贫。

“3”即3种扶贫措施。在“扶智”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在实际生产劳动中培训当地贫困群众掌握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在“扶志”方面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通过流转土地、利益联结、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使其增加信心,长志气,摈弃等靠要思想,撸起袖子自己干,在“扶业”方面提供就业帮助,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贫困群众就业,变政府要我脱贫到我想脱贫的实际转变。

“3”即3条增收渠道。就业务工增加收入、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利益联结分红、租赁大棚租金。

现在铁匠乡中井村鲜花基地,随时可见三五成群的工人们正在大棚里忙着移栽鲜花苗,有菊花、北海道薰衣草、芝樱等。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务工就业,不受风吹日晒雨淋,除了土地流转费用500元,每天还有80元的收入,在以前,这是每个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一是搭建产业扶贫平台:没有资金、没有技术等因素成为制约铁匠乡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障碍。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建设蔬菜大棚等方式,盘活独有土地资源入股到鲜花种植基地,统一由公司管理,推动基地建设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破解贫困农户发展无资金、无技术的困境,为农业产业扶贫搭建了平台。二是构建产业扶贫就业平台:长期以来,农业发展效益低困扰着农业产业规模化,铁匠乡在推进产业化扶贫进程中,充分整合广州帮扶资金资源以及社会各界帮扶力量,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方式,集中入股经营主体,让帮扶资金投入从‘分散’变‘集中’、从‘输血’变‘造血’,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帮助提升“造血”工能

在此之前,铁匠乡中井村部分大棚蔬菜遇到价格问题,市场不稳定的因素增加了蔬菜生产的风险,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降低市场风险,稳增农民收入。广州市番禺区对口支援办公室,帮助协调广州市场销售产品多措并举破解产品滞销瓶颈。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