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毕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2021-01-16 08:00:00 来源: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 作者: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这是一张城市名片,尽管只有短短6个字——“国家卫生城市”,却是关系毕节市民切身利益的大事。

这是一段经历,让毕节这座城市上下动员,齐心协力……今天我们等来了一个好消息,毕节市被正式命名为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

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所有毕节市民感到骄傲。让我们一同回顾“创卫”给毕节这座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

毕节市自2017年启动创卫工作以来,创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管理有序有效,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从75.5%上升到95.07%。

毕节突出重点,抢抓关键,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城市建设与治理。

一是不断完善城区环卫设施。加快城区公厕建设,新建公厕40座、改建55座。城区现有水冲式公厕107座(其中固定式 80座、移动式27座)全部免费开放。

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市政设施建设,城区设置垃圾桶 900个、垃圾斗378个、果皮箱812个、垃圾转运站 14座、环卫工人休息室56座、封闭式垃圾清运车100 辆、道路清洗车80辆,主次干道机械化率清洗达90% 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6%以上;污水处理二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城区污水处理率达 95.28%。

二是规范管理重点公共场所。采取“提升一 批、规范一批、整改一批、淘汰一批”的方式,加大规范管理,城区住宿、游泳、沐浴、文化娱乐、美容美发场所等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新(改)建桂花、洪南、天河、星城等6个农贸市场,拆除、搬迁士心市场、新街市场等老旧农贸市场,有效解决了农贸市场不规范问题。有序推进学校卫生管理,全市所有学校厕所均达到无害化卫生厕所要求。

三是有效巩固病媒生物防制。建立健全防制网络,加强“四害”密度监测和除害防病管理,有针对性地指导管理单位开展消杀防控。大力实施病媒生物孳生地治理,加强卫生死角死面、闲置水体、陈旧性污水治理,治理旱厕870 座、灰孔8503个,城区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定期开展除“四害”工作技术培训,每年对公共场所及“四害”滋生场所开展消杀活动,2020年补充安装毒饵站 3.6万个,“四害”指标控制达到创卫标准。

四是科学处置有害废水废物。完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积极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双达标”创建。中心城区、织金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入运营。

全市产生工业固体废物1797.57万吨,综合利用1385.45万吨, 综合利用率达77.07%,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率达95%以上。大力推进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全市共有5家医废处理公司,医疗废物收集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三年来,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和重特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案件。

毕节市全力抓好环境改善。大力实施基础提升、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等工程,城市面貌不断改善。

一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在建成七星关区“一河二园六路”和“一院一场四馆”基础上,投入120亿元实施中心城区“19456”工程(即整治一条河,升级改造九条景观大道,改造高速公路四个站房,对进出毕节的五个门户环境进行靓化;对中心城区6个片区环境进行美化)。实施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程,新增城镇道路 108.67公里,建成一批人行立交桥和交叉路口安全岛,新增3万平方米停车场;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 184.7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6.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9平方米。

二是全面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八个卫生文明创建”(创建“卫生文明户”“卫生文明经营户”“卫生文明小区<院落>”“卫生文明建筑工地”“卫生文明农贸市场”“卫生文明街路”“卫生文明单位”“卫生文明学校”),深入开展“十个专项整治”(整治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农贸市场,“八小”行业,老旧城区建筑物立面,建筑工地,城中村环境卫生,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社区环境卫生,城区旱厕),着力解决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创建难的问题。累计取缔活禽宰杀经营点46个,督促2100余户餐饮单位完善“三防”设施,清理占道经营3000余起,整治小区574个,治理线网乱拉1400多处。

三是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控煤、控气、控尘、控烧、控车“五控”行动,空气污染指数逐年下降,空气优良天数逐年提升,近三年空气优良天数均在353天以上,优良率达96%以上。开展工地噪声、汽车噪声、生活噪声等专项治理,建成区白天平均环境噪声为55.0分贝、夜间为46.5分贝,达到功能区环境要求,声环境有效改善。完成“十小”企业取缔任务,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率和安全保障率均达100%,水环境达到标准。

四是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在城区,大力实施“智慧城市”管理,深入清除城镇主次干道、街道、广场、城镇出入口、居住区、背街小巷积存的垃圾杂物和卫生死角。在农村,以农村改水改厕为切入点,重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洁活动。2015 年以来,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48.64%提高到75.7%, 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39.47%提高到 69.8%,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从27.04%提高到61.3%,处理生活垃圾的行政村比例从29.88%提高到 69.2%,处理生活污水的行政村比例从14%提高到 34.5%,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从76.73%提高到 91.4%。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