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让搬出大山的孩子放飞心中的梦想

2020-09-21 08:00:00 来源: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作者: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第七小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天不亮,我就要带着一年级的妹妹走3个多小时山路去读书,妹妹走不动了,就哭着骗我说是肚子痛……”9月13日,中央媒体“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走进威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的小康馨区,聊起以前上学的艰难,11岁的邹明固心里很不是滋味。

  邹明固和妹妹邹芸帆上学的艰辛被奶奶王朵花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七、八岁的孩子走3个小时的山路啊!心疼得不得了!冬天的时候不放心孩子去上学,我都要打着电筒送到半路,放学后再去半路接。”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那个牛栏江畔的海拉镇海元村,与云南会泽县矿山镇隔江相望。境内河谷深切,岸陡坡峭,交通闭塞。数百年来,在这个被大山大河阻断的“孤岛”里,想上学就得沿着那条山路翻山越岭。

  “以前成绩怎么样?”面对记者的提问,邹明固有点害羞,“山路太难走了,经常迟到,所以成绩不算好。”

  邹明固和妹妹很幸运,他们一家赶上了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当政府工作人员告诉奶奶王朵花,他们家是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时,王朵花有些担心:年纪大了,城里不得地种,吃哪样?但是想起为了读书天天翻山越岭的年幼的孙子,王朵花一咬牙:“搬,活了大半辈子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孩子们不能再吃没有书读的亏了。”

  2018年,王朵花一家从牛栏江畔搬到了威宁县城,从土房子搬进了崭新的小洋房里。邹明固和妹妹感到一切都很新奇,新房内干净整洁,家具摆放整齐,还配有厨房、卫生间。兄妹俩最喜欢站在新家的阳台上,看城市里漂亮的风景。

  让邹明固和妹妹最开心的是,同年11月,为解决搬迁安置点孩子上学问题而修建的威宁七小竣工并投入使用,邹明固和妹妹几分钟就走到了学校。“再也不用走三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了。” 走进新学校,邹明顾和妹妹兴奋得东瞧瞧西望望。

  报名很顺利,因为学校最大程度为搬迁子女入学提供了方便,专门为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入学开通“绿色通道”,随到随报名、随到随入学,避免学生家长来回奔波。

  “新学校有塑胶运动场、班级一体机、实验室、计算机室等。”这些新设备,都是邹明固和妹妹以前没见过的。每天早上,老师们都会在校门口整齐列队,面带微笑迎接学生。邹明固和妹妹觉得心里暖暖的。

  “今年学校秋季共招收了2134名学生,其中移民搬迁子女就有1676人。”威宁七小校长周静说,针对像邹明固兄妹这样的移民搬迁子女,学校主要以关爱为主,重点抓学生的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还组织各班班主任开展家访活动,建立“一生一档”机制,将学生的详细信息以及在走访中发现的问题都详细记录在档案中,以便对每个学生的精准科学化管理。同时,学校致力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学课程设置,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开设了11个学校社团,88个班级社团,为来自大山深处的孩子插上放飞自己的翅膀。

  让搬迁子女上好学,才能彻底斩断穷根。今年秋季学期,威宁八小和威宁第五幼儿园等6所易地扶贫搬迁点配套学校也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可容纳210个班9300余人。更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将在家门口享受与城区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开启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我一定要把成绩赶上来,将来考上大学,去北京看一看!”当着上门走访老师的面,邹明固向奶奶王朵花说出了藏在心里的梦想,不知是谁带的头,顿时响起一片掌声。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