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威宁:“赶着牛儿奔小康”

2020-11-04 08:00:00 来源: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作者:唐爱梅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赶着牛儿爬山坡,坡上青草绿又长,牛儿吃了肥又壮,放牛娃儿乐呵呵。”

  “赶着牛儿爬山坡”是威宁自治县内随处可见的放牧景象;“赶着牛儿奔小康”是威宁自治县脱贫攻坚中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力举措。

  威宁自治县位于贵州西北部,拥有耕地332.5万亩、林地242.6万亩、天然草山草坡116万亩、人工及改良草地35万亩,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县,具有“畜牧之乡”之称。

  依托天然牧场养牛牧羊,威宁县始终把畜牧业作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强力推进。为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威宁县大力发展壮大养牛产业,2017年来,对一般贫困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补助1万元,7个极贫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补助1.2万元,用于购买2头能繁母牛,截止目前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亿元,购买能繁母牛5.2万头,产犊3.6万头,实现增加值3.1亿元,带动3.3万户13.9万人稳定脱贫。

  雪山镇牧场村村民卢一就是享受产业扶持资金的受益人之一。2017年以前,卢一一家还是贫困户,有想要发展的念头,却苦于没有资金支持。在政策的帮扶,他购买了2头能繁母牛,并逐渐发展壮大到10余头的规模,因走“牛路”得以摆脱贫困,成功摘掉贫困帽。



  卢一说:“养牛的收入还是不错的,半岁以上的小牛价格在1万元左右,希望更多人加入到养牛产业中来,一起富裕起来。”

  为确保贫困群众真正受益,在发展养牛产业过程中,威宁县全方位、多角度为“牛产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以“十个确保”+“九个强化”实现能繁母牛养殖“五最”效应,按“确保购买到位、确保当年能繁、确保疫情防治、确保饲草饲料、确保品种优良、确保全面参保、确保全部入社、确保厩舍配套、确保资金安全、确保多措并举”要求,健全“强化组织方式、强化技术培训、强化养牛保险、强化品种改良、强化利益联结、强化台账登记、强化疫病防控、强化监督检查”的管理体系,取得“资金使用最安全、因户施策最精准、群众参与最积极、经济效益最突出、扶贫效果最显著”的效应。

  不断强化养殖组织体系建设,以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为基础,把规模化养殖与农户散养结合起来,全县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达687个(其中603个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62010户养殖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雪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卫俊说:“我们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帮助发展养牛产业,其中主要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合作社每月至少提供一次培训,帮助做好春秋两季防疫等。”

  目前,雪山社区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部加入合作社,还带动了90余户农户参加,共同谋求发展。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除从事畜禽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品种改良和产销对接等环节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外,还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购买保险、引导种植牧草等,充分做好基础保障服务工作,激发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逐步将“牛产业”发展成为带动贫困户稳步增收的致富产业。

  据了解,为有效降低贫困户养殖风险,县财政划拨360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所养殖的能繁母牛购买保险,截止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所养殖的5.8万头能繁母牛已全部购买了商业保险。

  威宁青青草场,处处牧歌悠扬,畜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2019年末,全县牛存栏36.2万头、出栏11.7万头,同比增长15.1%、10.5%,羊存栏45.1万只、出栏29.06万只,同比增长6.1%、9.2%,畜牧业产值达40.0亿元,同比增长6.7%,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9.1%。威宁正从畜牧业大县向畜牧业强县转型升级,下一步将以促进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养殖为目标,着力强化政策、科技、人才支撑,全力推动牛、羊产业转型升级,为更多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向美好生活筑牢产业根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