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历史沿革

2020-02-16 23:25:16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精河县因精河得名。精,据《西域同文志》,系“准噶尔蒙古语”,“蒸甑”之意。唐代称石漆河,《西域图志》作晶河。晶”为蒙古语,意为“清凉”。清代光绪年间改称精河。 

公元前3世纪末,精河为塞种人游牧地。

西汉高后三年(前185年),匈奴击月氏,月氏被迫西迁,占据塞种人游牧地,精河为月氏所据。汉文帝后元四年(前160年),乌孙西击月氏,迫月氏南迁,乌孙占据月氏地,精河属乌孙游牧地。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都护府,精河属西域都护府所辖的乌孙游牧地。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在天山以北开辟一条"丝绸之路"新北道,又称"皮毛道",精河是"丝绸之路"新北道必经之地. 北魏天兴五年(402年),柔然西迁西击乌孙,乌孙南迁葱岭,精河为柔然、悦般部角逐之地。

隋开皇二年(582年),精河为西突厥领地。 唐显庆三年(658年),西突厥汗国灭亡,精河归双河都督府管辖。 唐至德元年(756年),葛逻禄人占据准噶尔盆地,精河属葛逻禄管辖。

唐开成五年(840年),精河属喀喇汗王朝管辖.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西辽王朝臣服喀喇汗王朝,精河属西辽。

蒙古太祖四年(1209年),精河归属蒙古。蒙古太祖二十年(1225年),成吉思汗完成西征大业.把天山南北路以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大片土地分封给次子察合台,精河为察合台封地。

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阿里不哥臣服于忽必烈,忽必烈在阿力麻里设行中书省,精河属阿力麻里行中书省。 南宋咸淳五年,蒙古至元6年(1269年),窝阔台汗之嫡孙海都叛乱,精河为海都所据。

元大德十年(1306年),海都死后,其子察八儿降元,察合台后裔都哇尽收其所占察合台汗国领地,精河成为察合台后王封地。

明永乐十六年至宣德三年(1415~1428年),察合台后王歪思汗率众从别失八里西迁阿力麻里,改国号为亦力巴里,精河归其管辖;之后,瓦刺的势力扩展到天山西部.精河成 为瓦剌的游牧地。明崇桢元年(1628年)左右,卫拉特四部之一准噶尔称雄西北,整个北疆地区被准噶尔部控制,精河为准噶尔部所辖。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在精河东岸筑安阜城,设典史。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安阜城增设都司,管理军事。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改典史为粮员,隶镇迪道。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粮员为巡检。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设精河直隶抚民厅,隶尹塔道。

民国二年(1913年),精河厅改为精河县,先后隶尹塔道,第二行政区、伊犁专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2月,三区革命民族军进逼精河县,国民党县政府官员逃往乌苏县。同年9月,民族军攻克精河县,三区革命精河县政府成立,直属伊犁三区革命临时政府 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精河县属伊犁专区。

1954年7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成立,精河县隶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

1955年2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改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4] 

1996年,精河县辖2个镇、3个乡:精河镇、大河沿子镇、茫丁乡、托里乡、托托乡。县政府驻精河镇。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83、82、91团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精河县常住总人口133530人,其中:精河镇14401人、大河沿子镇28338人、茫丁乡20848人、托里乡20811人、托托乡3067人、阿合其农场7528人、八家户农场12619人、兵团82团场6475人、兵团83团场15318人、兵团91团场4125人。

2003年,全县总面积11189.15平方千米,总人口128833人。辖2镇3乡:精河镇、大河沿子镇、茫丁乡、托里乡、托托乡。县政府驻精河镇。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所属的82、83、91三个团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精河县常住总人口141593人,其中:精河镇18727人,大河沿子镇28062人,茫丁乡24741人,托里乡19614人,托托乡3476人,阿合其农场6967人,八家户农场14248人,兵团八十三团22133人,兵团九十一团3625人。

2012年底,精河县西北部和博乐市东北部 组合为微型的口岸市——阿拉山口市。

2014年10月21日,自治区政府(新政函[2014]189号)批复同意撤销托里乡,设立托里镇。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2个乡:精河镇、大河沿子镇、托里镇、茫丁乡、托托乡。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