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骨雕:造型奇巧技法细腻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6-19 15:36:33 来源: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1997年夏天,新疆博物馆考古队,在木垒县四道沟原始氏族公社村落遗址上,开挖了两条深沟和六个探方,对其进行了试掘,获取了上百件文物;其中仅骨器就有25件。这些骨器多为当时当地的人群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品,其中的两枚精美的骨针尤为珍贵(一枚现存自治区博物馆,另一枚现存木垒县民族博物馆)。1993年,在木垒县城郊的63公里遗址处,工人们在开挖下水管道的基槽时,又出土了部分文物;其中的三枚骨扣极为罕见。这些骨扣是用兽牙为原料磨制而成,整体呈枣核形,两头尖,中间大;居中处有一凹槽,为拴系线绳之处。这三枚骨扣虽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时间,但出土之后,扣体依然光洁精致,让人叹为观止。

  从历年来出土的骨器文物考证,两千多年前哈萨克族的先民塞种人、乌孙人、月氏人等就掌握了一定的骨雕技艺,能用石器工具制造出骨纺轮、骨针、骨梳、骨扣等生产、生活用品。自铁器被人类广泛运用之后,骨雕技艺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他们已能熟练地把牛角、羊角制成酒杯、刀鞘、解扣器等用品,也能用牲畜的胫骨、肋骨刻制出骨俑等工艺品。新中国成立之初,木垒哈萨克族骨雕有了新的发展,并涌现出乔提巴合、哈依达尔等骨雕艺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木垒县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哈萨克牧民逐步走上了定居之路。哈萨克族骨雕制品受到了定居牧民的喜爱,因而也促使了这门技艺的繁荣,更涌现出了巴合江、叶里江、别尔克宝、依曼、木合亚提、叶尔肯、木汗、热哈提、包拉提、努尔别克等骨雕艺人。他们的骨雕技法细腻、造型奇巧、非常精美,除被本土居民所购外,还远销至乌鲁木齐、伊犁、北京、上海等国内诸多城市以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并参加过自治区的乌洽会,在工艺品大赛中获奖。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