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脚,那殷殷之恋

2018-11-19 11:54:00 来源:苏仙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作者简介

作者蜀人,本名蒲泽生,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作品千余篇,部分作品入选国内及台湾各种版本。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选集《笔墨春秋》及《来自神农架的报告》、《香港奇女张玲麟》、《情憾瑶山》等。

遍观各地乡村之宗祠,惟有苏仙区栖风渡镇岗脚村的李氏宗祠颇具一格:同样的仿古建筑,可那神龛上方祀奉的李氏先祖塑像,乃是南宋末年的抗元名相李庭芝。而塑像右侧辟有先祖忠孝陈列堂,那粉墙上赫然镌刻下了缅怀李氏庭芝公的铭文,诉说着他为国捐躯的悲壮故事……

李庭芝祖籍汴州,今河南开封。后来祖上因躲避连年战乱,举家迁至湖北随州。到1219年庭芝出生时,他家已十二世同居一堂,忠信节义,成了当地大户人家。1240年,时年21岁的庭芝已中乡举,成了远近闻名的举人。乡邻们纷纷传言,这后生可畏,倘若来年春上参加全国会试,有望蟾宫折桂,一朝高中进士。对天下读书人而言,这可是任谁听了也梦寐以求的天大喜事。可老成持重的庭芝不喜罢了,连考取进士功名的念头也放弃了。

自开春以来,他每每目睹元军大举入侵,南宋国势式微,连素称千里江陵的长江防线一带,亦防守甚为危急,每每忧心忡忡。他心头总萦绕着一个念头,如今,国难当头,大丈夫当以死报国,岂能埋首三尺书斋而坐视天下安危!

这日,家人来报,说一位同窗好友上门来访。庭芝迎客入得书房,转身便紧闭门窗,令好友甚惊奇。寒喧几句,庭芝便坦陈心头忧患,说自己欲投笔从戒,报效国家。

好友大惊失色,叫着他的字号恳劝道:“祥甫兄,十年寒窗不易,万万不可放弃功名!”

可他不发一言,挺直胸脯面窗而立,俨然如临战前的赳赳武士。

沉吟良久,他又叮嘱好友切莫声张,说自己迟迟未对父母袒露心迹,只因悄然赶制的江防之计尚未完成。

这年盛夏的一天夜里,屋外蛙声四鸣。屋内烛光下,庭芝伏案良久,最后将手中的毛笔奋力一掷,起身伫立窗前,一声长叹道:“江防之计已成,这一天终于来啦!”

翌日清晨,庭芝父母用过早膳,照例端坐厅屋神龛下用茶。这时,庭芝褪去平时的长衫,换上一身举止干练的短装,大步走到父母高堂面前,双膝一跪,郑重陈述报国夙愿,恳请父母原谅孩儿不孝。说到动情处,一时声泪俱下。父母愣怔片刻,赶忙扶起儿子,也跟着抹起泪来。

就这样,李庭芝辞别父母,又与家人一一告别,从此踏上了殷殷报国之路。

之后,李庭芝一路匆匆赶到荆州,投奔驻军将领孟珙。当他见到孟珙,便躬身呈献江防之策,恳切道出来意,愿追随孟公报效国家。

孟珙大喜,认定这后生是难得的人才,连忙下堂,扶起庭芝,接过所献江防之策,旋又吩咐下人赐座上茶。

接着,孟珙端坐厅堂,细细读起江防之策,最后拍案赞道:“好,好!李生,你这兵民混编训练之策,实乃长期抗元之良谋!料想不到你一介书生,素无从戎历练,竟能提出如此之大策,日后必为国之栋梁!”

不久,四川一带战事骤紧,孟珙认定李庭芝可堪重用,便任命他出任湖北建始县令。上任后,正是隆冬时节,境内百姓冬闲无事,可李庭芝不辞辛劳,四处推行屯农治兵。这一做法出自他的江防之计,即将精壮百姓与官军编为一起训练,倡导无战则耕种,有战则皆兵。一年后,境内军民皆知战守。

后来,他倡导的这一屯农治兵之法推广到了整个江陵一带。而他则辗转至安徽凤阳,出任濠州知州,沿淮南一带督办战守。这期间,不辞辛劳的李庭芝考中进士,更是一心以死报国,辗转各地抗元,多次得到朝廷的提拔。

到了宋开庆元年7月,李庭芝已离家抗元19年了。当他来到扬州,主管两淮安抚制置司事兼扬州知州,已成了一方封疆大员。(这职务相当于如今的省长)。

李庭芝初到扬州,全城刚刚惨遭战火劫掠,到处残垣断壁,民不聊生。他带领百姓重建家园,下令免除赋税,大兴学校,疏治河流,一心为国为民,还招募2万流民从军,共同抗元。

这期间,庭芝特别重视人才,收留淮南一带的贤者志士。听闻盐城籍进士陆秀夫很有才华,便将他招为幕僚,参与军机大事。后来,一个叫刘粲的官员从扬州回朝。宋理宗询问李庭芝驻守扬州如何,他回答道:“李庭芝老成持重,军民安定。如今边尘不惊,百事俱兴,全是陛下用人得当的结果。”

李庭芝驻守扬州十年,这儿可称朝廷安心倚重之地。而每遇境内出现水旱之灾,庭芝每下令开仓济民,甚至用自己的积蓄赈济灾民。当地百姓感激至极,无不交口称赞。

转眼到了1269年冬,元军大举围攻湖北襄阳和樊城。其时,宋元两军已在襄阳外围进行了两年多的争夺战,这儿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断然容不得失守。眼见战事甚急,朝庭便任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督师救援襄阳。当时,朝野上下皆知,襄樊如此甚危,皆因当朝丞相贾似道所致。贾似道贵为丞相、当朝太师,见宋度宗整日宠幸宫妃,沉溺于女色,亦置军国大事于不顾,整日与妻妾子女酣歌偏安,游山玩水,还对皇帝封锁消息。一天,度宗听一位宫女说襄阳被围困了三年,甚是险恶,惊慌中忙询问贾似道。可他居然说道:“北兵已退去,陛下从哪里听到消息?”度宗回道:“最近听女嫔说的。”于是,贾似道又说女嫔欺君,催逼度宗将女嫔赐死。

李庭芝督师赶赴襄樊救援,名为督师,却无调兵谴将之权,屡屡遭受到当朝权贵贾似道、范文虎等人的牵制。1272年2月,终因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元军,历时五年有余的襄樊之战以守军失败而告终。

直到襄樊失陷,李庭芝才在当地招募到3000余人,成功开展了一次救援行动。然而最后他遭到贬官。

这一年,一朝赋闲的他南征北战二十九载仍壮心不已。时年宏甫、元甫、明甫兄弟已长大成人,李庭芝遂决意将3个孩儿送至驻守长沙的李芾门下,受遣抗元。

当李庭芝一行一路颠簸,赶到长沙,将3个儿子托付给同僚李芾之后,他又溯湘江而入耒水,寻觅孩儿日后抗元安生之所。这一天,李庭芝携子驾舟游至栖河。他见清澈的河水在这儿绕了一个大湾,河畔翠柳摇曳,芳草萋萋,簇簇桃花姹紫嫣红,而阡陌纵横间,一座挺拔的山岗地势险要,古木参天,不觉眼前亮了。这儿尚是据寨可抗元,下山可躬耕的栖居之所啊!

李庭芝率子上了山岗,一连数月取石动土,兴建庭院,为大儿子宏甫公筑起一座山寨,取名高岗寨。随着一代代子孙后裔的繁衍,山脚下这片田野陆续兴建起了一幢又一幢风格相仿的古民居,从此这儿有了一个古朴的名字——岗脚村。

当年,李庭芝在这湘南一隅分替3个儿子建造三座山寨之后,便又勿勿踏上征程。此时的他已了无牵挂,一心效仿苏武,立誓固守民族气节,不惜以身殉国。

不久,元军围攻扬州。李庭芝重获起用,任两淮制置使。

1275年春,淫溺过度的度宗死了,才三十几岁。年仅四岁的赵显继位,是为恭宗。权贵贾似道仍把持朝政。

这时,元军沿长江大举东下,宋军大溃于芜湖,沿江诸城不战而降。面对元军重兵压境,李庭芝毫无惧色,激励将士抗击元军,坚守扬州。此时,朝廷升任他为参知政事,成为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一代副丞相。

同年冬天,城中粮食几尽,李庭芝将士们仍不屈不挠固守扬州。谁知翌年一月,当元军临近朝廷所在地临安时,南宋谢太后起初经众臣劝说,同意放弃临安出逃。这之前,贾似道因丁家洲一带溃败,已被贬职遣送流放,在途中被人杀死。主持朝政的陈宜中劝说太后出逃,却先忙着回府收拾金银细软。谢太后气得大哭,大骂陈宜中不顾他孤儿寡母死活,干脆向元军俯首称臣,献出国玺,南宋已名存实亡。元军进入临安一月后,为永绝后患,遂将谢太后、恭宗及皇亲、官员等数千人押解北上。

李庭芝听说南宋皇室被掳北上,顿时悲恸不已,痛哭流涕。旋即,他吩咐家人尽散家财劳军,令部将姜才率兵4万上路截击,欲夺回两宫。无奈元军早有防备,姜才率军与元兵血战6个小时,又遇元军增援,姜才料知兵少难以为继,只得退回扬州。

这期间,元军屡屡遣使入城劝降,李庭芝皆怒斩来使。元军又持南宋谢太后“手诏”迫令李庭芝降元。然而,李庭芝傲立城头,面对来使,大义凛然道:“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元军又持宋恭帝“诏书”令降,手持“诏书”的使者立足城下,转达恭帝的质问:“吾既臣伏,卿尚为谁守之?”然而处于性命攸关的李庭芝不为所动,朗声道——“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居然下令发箭射杀来使。之后,元军征南都元帅接连两次派人招降,均遭他严词拒绝。

当年5月,福州。昔时经李庭芝提携而步入仕途的陆秀夫,与文天祥等朝中大臣一道辅佐益王赵昰继位,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授陈宜中为左丞相兼都督,并遥授远在扬州的李庭芝为右丞相。

此事一经传开,在元军高层引起了极大恐慌。谁都知道,李庭芝可是南宋遗存的寥寥可数的抗元名将,南宋一朝的中流砥柱,如今出任右丞相,上可辅佐幼帝,下可号令天下勤王,他可是扭转双方战争天平走向不可小觑的人物。于是元军加紧调兵遣将围攻扬州,同时屡屡派遣使者渗透各地招降纳叛。

6月,李庭芝接到朝廷诏书,欣然从命回朝以图抗元复宋大计。他命制置副使朱焕坚守扬州,自己与姜才率7000军马上路返朝。谁知他们一出城,朱焕便献城投降了。李庭芝一行遭到元军追击,一路厮杀,死伤甚重,只得退入泰州。岂料泰州裨将孙贵、胡惟孝偷偷打开北边城门,接应元军入城。

入得城来,因姜才肋下突发疽疮,疼痛难捱,李庭芝便率亲兵寻得房屋,安置姜才卧床养病。突然,外面街巷传来喊杀声。一位亲兵匆匆来报,说有降卒引元兵杀奔过来了。陡然间情势突变。姜才强撑起身,恳求主公庭芝率亲兵易服潜匿,说朝廷社稷为重,万万不可失主公!庭芝却拨出佩剑,说“大丈夫当以死报国!”

说话间,李庭芝已在亲兵们的簇拥下,疾步赶至巷口,很快与元军展开了厮杀。战至最后,亲兵们一个个倒下,庭芝一袭盔甲亦溅满斑斑血迹,终因寡不敌众,与姜才双双被俘。

时至酷暑7月,元军将李庭芝与姜才等人押至扬州杀害。临刑这天,扬州百姓涌至刑场,上至白发老翁,下至三尺孩童,无不悲痛垂泪。

这一年,戎马一生、为国尽忠的一代名相李庭芝才57岁。

噩耗传来,一度追随李芾抗元的宏甫兄弟虽遗散潜匿,仍分别据寨抗元,以报国恨家仇。

而今,随着时光的流逝,栖身岗脚一带的李氏后裔们始终铭记着先祖李庭芝抗元的故事。转眼到了2011年10月,这些李氏后裔数千人竞相捐资一百四十余万元,终于一朝圆了平生夙愿——偌大的“岗脚李氏宗祠”竣工落成。

哦,哦,殷殷之恋!他们惟愿以此寄托对先祖庭芝公的殷殷崇敬,以此教育子孙后代不忘先祖英灵。而广袤的苏仙大地崛起的是一座闪烁着“爱国主义”光彩的方寸之地。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