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桑葚巧变金钥匙 开启百姓致富门 ——记一心为民干实事的第一书记苏广鲁

2020-11-11 15:51:39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代生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我就被这里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就是那种传统村落的感觉,村庄的肌理和风貌都在,只不过需要重新梳理,赋予它新的内容。”谈起西闫庙村,驻村第一书记苏广鲁这样说。

  山东省夏津县西闫庙村位于黄河故道,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村庄,这里,人们有种植桑葚的习惯。每当夏初时节,绿色的叶子、紫色的果实、浸人心脾的桑葚香味儿…… 很是诱人。

  走近西闫庙村,仿佛进入了绿色的海洋,昔日风沙漫天的黄河故道,被绿色的植被覆盖,那一栋栋红顶白墙的农庄,掩映在绿树丛中,把宁静的乡村装扮得分外动人。

  然而,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前些年由于管理不善,竟然成为了软弱涣散村。

  抓党建 打出一套组合拳

  2019年4月,山东省属国企水发全程咨询集团党总支副书记苏广鲁来到西闫庙村,任省派夏津县生态旅游区西闫庙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从此,他在西闫庙村扎下了根。

  西闫庙村坐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距县城15公里,资源优势明显,区位优势突出,但是,就因没有主导支柱产业,多年来,村民致富渠道单一,村里人心涣散,连开会都聚不起人来,有人甚至问,开会有补助吗?

  班子转不转,领导是关键。

  苏广鲁入村第一件事就是抓班子建设,让班子转起来。他认为,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基层队伍,什么事也做不好。要想做好事,先要带好队伍。在苏广鲁的带领下,西闫庙村加强党性教育,建立学习制度,大事小事都要经过党员大会表决,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每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班子过硬了,人心就齐了。

  苏广鲁适时走出下一步棋——谋发展。

  如何发展?

  苏广鲁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第一套,以诚待人赢得信任。驻村后,第一时间把个人联系方式、监督电话公开,以得到群众的信任、理解、支持和监督。第二套,开好“三会”。分别组织召开了“党员座谈会”“村民代表座谈会”和“重点联系人座谈会”,谈情况、提建议、议发展。第三套,拜访“三老”。分别走访村里的“老党员、老代表、老干部”,与他们谈心交心,拉近距离,增进感情,了解情况。第四套,询问“三人”。与村里“明白人、领头人、热心人”交往,发挥他们在献计献策、沟通协调、带动全局方面的作用。第五套,入户调查。深度走访,为工作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打出了西闫庙村的新气象,打出了旧村换新颜的决心。

  重环境 垃圾场变景观

  苏广鲁上任的当天,乡镇党委书记直接把他拉到村里的一个大湾坑前,眼前的大湾坑,是一个大大的垃圾坑,厚厚的垃圾堆积着,臭不可闻。乡镇党委书记告诉他,这是上百年的大坑。

  苏广鲁明白乡镇党委书记的用意,但他不明白的是,这么一个大垃圾坑,怎么会存在这么多年?经了解得知,村里一直想治理这个垃圾坑,只是因为牵扯村民利益无法协调,就这么一直拖下来了。

  怎么办?

  俗话说,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面对困难,退缩,不是苏广鲁的性格,解决这一难题,将会为西闫庙村的新农村建设打开局面。经过分析研究,苏广鲁决定迎难而上,破解这一难题,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也是一个民心工程。他找村民谈心,讲规矩、讲政策,陪村民聊天,谈感情、谈乡村文明、谈治理……

  西闫庙村的村民渐渐理解了苏广鲁,这是一个好人,是一个真心为百姓办事的人。思想通了,问题就好办了。

  困扰西闫庙村上百年的垃圾坑终于得到治理,改成了一处景观!村民也都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再也没有乱丢垃圾的现象。

  要想富,先修路。要发展经济,必须要有一两条主干道路。苏广鲁协调资金,修缮围墙,整修村中道路;购买绿植,对村内街道进行绿化;安装太阳能4G无线监控系统,改善村内的治安环境;打生产用深井5眼,为村里架设节能路灯100盏。

  村子亮了,村子的整体面貌变了,村民的生活更丰富了。

  看着西闫庙村的变化,村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

  “苏书记来了以后,西闫庙村可真是大变样了!”村妇联主任许凤琴由衷的说。

  发展的基础打好了,成效自然水到渠成。

  谋发展 找出金钥匙

  山东夏津境内有一段黄河故道,这里是一片沙土地。为防风固沙,自古以来这里的百姓就有广植果树的习俗。如今,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面积12万亩,植物资源丰富,桑、杏、梨、柿、枣、山楂、核桃等2万棵几百、上千年的古树林伫立在连绵不绝的原始沙丘上,成为中国目前最大最古老的人工园林,有“北方落叶果木博物馆”之誉。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就坐落在西闫庙村。园区1000多亩,以古桑树为主,百年以上古桑树两万株,千年古树近500株。桑葚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果品,常吃可以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是养生佳果。但是遗憾的是,守着这大好资源,这么多年西闫庙村却没有富起来。

  守着金饭碗,怎能要饭吃?用什么钥匙才能打开致富门呢?

  利用好资源,搞产业升级,就是打开致富门的金钥匙。为了扩大销路,苏广鲁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他巧变网红,参加山东乡村广播的融媒体众筹公益栏目《第一书记朋友圈》,向外界推介村内桑葚种植及深加工产业;他积极寻求产业合作伙伴,通过《第一书记朋友圈》进行宣传。葚果难以储存,保鲜期特别短,他就搞深加工。村民有自己加工的,苏广鲁就大力扶持,支持村民发展深加工、精加工,支持村民办合作社。同时,他还联系水发集团有关权属食品类公司,利用水发集团的深加工技术助力产业发展。现在,西闫庙村产的桑葚酒、桑葚干、葚叶茶、葚叶面条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已经远销各地,并且打出了品牌。

  西闫庙村产业兴旺了,村民腰包鼓了,村子富了。

  说起西闫庙村,村党支部书记闫法银最有发言权。他说,“村子这两年改变太大了。”谈到苏广鲁,他感叹道,“苏书记是真心给老百姓办事,踏踏实实地给老百姓办事的人。苏书记再多待两年才好呢!村里老百姓都是这想法,不愿让苏书记走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