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市通河县地理环境

2019-09-28 22:41:08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位置境域

  中国小康网 通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地跨东经128°09′-129°25′,北纬45°53′- 46°40′之间,全境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87公里,幅员面积5678平方公里,东连依兰,西邻木兰,南以松花江为界与依兰、方正、宾县隔江相望,北以平顶山分水岭为界与铁力、庆安接壤。 

  地质地貌

  通河县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似"马蹄形",北部为山区浅山区,中部为低山丘陵和山前台地;南部是松花江洪积、冲积平原。

  北部山区,属小兴安岭山脉。群山密布,层峦叠嶂,沟壑峡谷繁多,山势陡峻,最高峰海拔1100米,一般海拔平均400-800米。最大坡度70°,沟壑峡谷多呈V型。成土母质属于基岩、冲积堆积物。其地壳厚度可达70公里,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花岗岩,由于富含硅和铝,又称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富于含硅和镁,也叫硅镁层。地壳表层因受大气、水、生物作用,形成土壤层、风化壳和沉积层,厚度介于0-10公里之间,占总面积的70%,有省属清河、通河两个林业局和县属林业局的林场都座落在山区间。 

  中部丘陵和浅山区,山势平缓,峡谷开阔。一般平均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山顶坡度40°以上,坡降15°-20°左右。物理风化作用较强,成土母质属于残积物和坡积物。丘陵属于中山区。南部与山前台地紧紧相连,分布在山区外围,呈海拔200米左右丘陵,下属宽阔小平原,土质肥沃,都已开垦成耕地,丘陵上适宜造林和发展果树生产。丘陵下部往南延伸趋近于松花江北岸属于山前台地高平原区。分布在岔林河、浓浓河、富拉浑河、大古洞河、小古洞河、西北河、乌拉浑河等中下游两岸,哈萝公路南北两侧,是江河泛滥淤积而成,形成冲积平原。成土母质属于第四季粘土状母质,黑土层厚,土质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是通河县粮食产区,占总面积的8%。

  南部松花江洪积、冲积平原,是江河漫滩、泛滥淤积而成。靠丘陵、山前台地之间为高阶地、低阶地(低河漫滩)。个别小地貌季节性积水形成沼泽地,多泡沼,地下水丰富,黑土层厚,成土母质为冲积物、沉积物、淤积物,有粉砂层、砾石层,有时出现粘泥层,土体构有层层性。一般海拔100-150米左右。因多雨江河泛滥宜灾。低平原占总面积的22%。 

气候

  通河县地处第三积温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4℃,年均降水量61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487小时,无霜期年均120天。

  通河县境内历年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年积温在2200-2500℃,平均日照总时数达2487.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56%,山区结冻期长达6-7个月,平原区结冻期较短5-6个月。

  通河县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流侵袭,经常刮西北风和西风。夏季受海洋气候影响经常刮东风和东南风。春季风势最大,达8级以上,4月份大风天最多,达9天,其中8级以上达两天。全年8级以上大风平均49天。最多年份1964年100天,最大风速可达34m/秒。

  通河夏季温湿多雨,秋季降温迅速多早霜,冬季漫长寒冷,有"三寒四温"之说,年平均气温2.4℃。最热月是七月,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气温是1982年8月3日达36.7℃;最冷月是一月,平均气温-20.9℃。极端最冷气温是1970年1月2日-40.4℃。初霜期9月21日-10月8日,终霜期4月25日-5月15日。北部山区无霜期105-110天,南部平原区为120-130天。10月下旬开始结冻,5月下旬开始解冻。全年结冻期7个月,年平均日照2487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主要集中在六、七、八3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水文

  通河县有27条河流,河网密度0.4公平/平方公里,除松花江外,较大的河流有16条。即:岔林河、西北河、小古洞河、大古洞河、浓浓河、富拉浑河、乌拉浑河、大通河、沙河子、转心湖河、小桥河、头道河、小通河、林子河、西二道河、四道河,均为松花江一级支流。通河县境内有大小泡泽275个,较大的泡泽有跃进泡、哈什哈泡,最大水面42.95平方公里,蓄水量7621万立方米,正常水面30.29平方公里,蓄水量4611万立方米。 

  松花江为通河县南部过境河流,在通河县境内流程123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83.8亿立方米。通河县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270毫米,折合径流量15.2亿立方米。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