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尕斯湖,姑娘的相思泪

2018-08-21 08:00:00 来源:茫崖市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很久很久以前,在连绵叠嶂的阿尔金山以南,白雪皑皑的昆仑山脚下,一个古老的羌族母系部落碾转奔波来到了这片水草丰美,人烟罕至的净土游牧,千百年来部落的人们细心守护着这片富饶的草原,在这里繁衍生息。由于不停的转场,连年的战争,这里的男子不断减少,家里家外的大事小情由女人承担,形成了女子既刚毅剽悍,又温柔多情的双重个性。

转眼到了西汉时期,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由一个归顺的“胡人”堂邑父为向导和翻译,奉汉武大帝之命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前往西域联系大月氏(西域的一个国家)夹击匈奴。历经11年后,在公元前128年,动身回国。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控制区,改变了以前的行军路线,不走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北道”,而改行塔里木盆地南部,循昆仑山北麓的“南道”返回。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大漠戈壁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昆仑山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就这样他们从莎车,经于阗(今和田)、若羌,张骞出发时带的100多人,历经千难万险,到茫崖时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由于当时羌人已被匈奴征服,成为他们的附庸,部落周围时常有匈奴骑兵出没,为了避免被匈奴人阻留,更被河流纵横,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所吸引,张骞决定在这里休整一段时间。于是他和堂邑父来到了古老部落,热情好客的羌人用最高礼节迎接两个来自汉朝的使者。

张骞虽然九死一生,风尘仆仆,疲惫不堪,可是蓬头垢面,破衣烂衫也遮挡不住他英俊刚毅的面容和大汉使臣从容、威严的气质。部落里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他坚忍不拔,忠诚信义的优良品质折服,当然也包括部落首领唯一的掌上明珠尕斯。美丽的尕斯姑娘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优越的生活条件和高贵的地位,养成了她心高气傲,任性、倔强的脾气。但是张骞的到来,在尕斯的心中泛起了层层波澜,他的每一次出现都使她心跳加快,浮想联翩。手持大汉节符,气宇轩昂的张骞深深的吸引了她,她银铃般的笑声总是萦绕在他的毡房内外。她爱听他讲大月氏,讲乌孙,讲在匈奴遭遇的凶险,讲大汉长安的繁华,交往时间越长,爱慕之情就越浓。她喜欢他博学多识,多才多艺;喜欢他能文能武,坚定忠诚。在昆仑牧场,在阿拉尔河畔,总能看到他们双骑双驰,信马由缰的身影。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匈奴因争夺汗位发生了内乱,无暇顾及远在苍茫之崖的羌人部落。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要趁匈奴内乱这一难得的机会赶回长安复命。知道他要离开的消息后,部落里的人们都劝他留下来,成为他们的一员,避免东归长安的劳累和危险。尕斯姑娘更是心如刀绞,悲痛欲绝,由于自己是部落的唯一继承人,如果随张骞东去,可能会导致部落像匈奴一样因争夺汗位而发生动荡,所以她只能千方百计让他改变主意留下来陪伴自己。但是张骞不能因为儿女情长而忘记使命,他不得不带着深深愧疚、遗憾,挥泪和堂邑父踏上了归途,尕斯姑娘万般无奈,只有含着依依不舍的泪水看着两人消失在草原的尽头。

张骞走后,尕斯姑娘茶不思饭不想,整天以泪洗面,不是在毡房里偷偷抽泣,就是策马站在草原的高处,翘首以盼,盼望张骞能早日出现在她的眼前,重温已渐渐远去的柔情。部落里的女人们被她忠贞不渝的恋情所感动,都流下了惋惜和同情的泪水。后来尕斯姑娘相思成疾,离开了人世,尕斯姑娘和部落女人们长年累月流出的眼泪,在草原深处汇集成了一个大湖,人们称她为尕斯湖,大湖周围的草原叫尕斯草原。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