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石山王国”破茧蝶变

2020-12-18 08:00:00 来源:广西河池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当代广西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数读:2015年,都安建档立卡贫困户4.69万户20.29万人,有48个村是深度贫困村。2020年10月底,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6.64%降至0,2020年按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都安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记者 张友豪 摄

 “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我的牛棚里能有这么多牛。”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镇兴村村民苏建坤,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响应“贷牛还牛”政策养了牛,当年就赚了钱。尝到甜头后,他连年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今年已扩增到22头。 

千山连着万弄,石山面积达89%,人均耕地不足0.7亩的都安,因地制宜,独创“贷牛(羊)还牛(羊)”扶贫产业模式,在“牛、羊、饲”上做文章,构建起“135”扶贫产业格局,即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每户饲养1头瑶山牛、种3亩特色经济农作物、饲养5只澳寒羊。

政府搭平台建机制、企业布局全产业链、贫困户零门槛参与,都安积极促推三方联动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互助共养、联建联养、合作社代养等方式,壮大发展“万户万羊”产业,实现“一头牛(羊)变两头牛(羊)”价值升级,闯出了扶贫新天地。

牛羊养出来,“粮改饲”动起来。都安大力推行“以奖代补”,鼓励群众以单家独户种植、多户联合种植、能人租地种植、入股合作种植等方式改种青贮玉米或优质牧草,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又养又种。通过“粮改饲”,贫困户种1亩牧草比原来种玉米年均增收3000元。

都安群众挖掘特色产业的脚步从不停歇,借助山间花木,生态养蜂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养蜂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到16万元,带动蜂场管理人每户增收8000元以上。”通过培育“蜂业工匠”,大兴镇池花村酿出了脱贫致富好“蜜”,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蜜。

踏平坎坷成大道,“石山王国”破茧蝶变换了新天地——

按照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思路,都安全力推进牛羊、糖料蔗、油茶、桑蚕等八大扶贫产业发展。滚动式发展的“贷牛(羊)还牛(羊)”模式成为全国产业扶贫典范,147个贫困村全部实现“一村一新型经营主体”。

深化粤桂扶贫协作,都安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和产业园建设,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全县共建成扶贫车间12个,20个安置点的搬迁群众全部通过联建联营利益联结模式参与“贷牛(羊)还牛(羊)”产业发展。如今,八仙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第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

攻坚时刻,挂牌督战——全县压实19个处级、248个科级干部“攻坚第一书记”责任,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摘帽标准,狠抓查缺补漏。

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摆脱千年贫困,“石山王国”开出幸福花。(记者 覃雪花 通讯员 周雯)


作者:覃雪花 周雯

来源:《当代广西》2020年第23-24期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