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屯八户两镇管辖

2017-01-19 08:00:00 来源:葫芦岛市南票区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两个房山缝就是缸窑岭镇和暖池塘镇的分界线

  缸窑岭镇政府东南8公里处,有一个幽雅静谧的小山谷,两侧山峦对峙,劲松翠郁。这里面有一个自然屯,共有8户人家,居住在200年前清代一座古建筑遗址的大院内。别看屯子小,人家少,却隶属两个镇管辖——缸窑岭镇六家窝铺村管辖4户孟姓人家,暖池塘镇李家窝铺村管辖4户李姓人家。这个小屯叫孟家店,距六家窝铺村向东不足1公里,一条崎岖不到3米宽的土道经过这里,然后缓缓向东伸展。据这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讲,这条土道是千年历史古道,是过去内蒙与辽西沿海地区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8户人家住在土道北侧,正是由于这条古道才产生了这个自然屯及其传奇的历史背景。

孟家店的得名
  二百多年前,这里无人居住,只是一条古老的道路经过这里。清代嘉庆末年,六家窝铺村一大户孟姓人家,白天在路边做煎饼生意,晚上回家。清朝道光初年,孟姓人家拿出家中积蓄和卖掉一块平地,在摊煎饼的地方,沿道北侧修建一座店铺,挂出了旅店招牌。该建筑在清朝民间是一座颇有气势的建筑,与当时官员的府宅相比毫不逊色。孟家的店铺在沿道百里各个小店中规模较大,很有名气。
  旅店营业两年后,盛夏的一天来了一队车马,骑马和坐车的有四五十人,从东门楼入住小店。这些人在孟家店里连续住了两个晚上,第三天一大早起程,向西北方向赶路去了。5个月后,快过大年了,有十几个人骑马送来两块同样大小的木匾,分别横书着“孟家店”三个大字。来人告诉店主,当今圣上今年夏天到过你家店里,这是当今圣上赐的匾,店主一听,赶忙召集全家老小和伙计,到东门楼外一齐跪地磕头,高喊:“圣上万岁,万万岁!谢圣上龙恩!”接过两块大木匾,分别悬于东西两个门楼正中。此后,清朝历代各级官员,路过此店,见到牌匾,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在清朝道光年间乃至民国初期,孟家店在辽西以及内蒙的赤峰、包头等地非常出名,这个小屯因此得名为孟家店。
  清朝末期,军阀割据,战乱不断,匪患四起,孟家店被迫停业关闭。
  上世纪50年代建立人民公社,成立作业区,人们白天参加劳动,晚上参加扫盲培训班,孟家店的两块木匾被毁掉,给扫盲培训班打长条桌子了,今天看来,这是历史的一件憾事。
  如今孟家店大院遗址尚在,只有西侧还保存一部分围墙,其他建筑均已损毁。院落里居住着8户人家,其中有4户是过去开店的后代——孟氏族人,过去的客房经后人几次改建,变成了当今一家一户的独门独院了。
  历史悠久的边界
  孟家店自然屯,因山势所限,没有平坦的土地,仅有的几十亩耕地均由孟、李两姓人家前辈垦荒所造。清朝年间孟姓人家以店铺为主业,李姓人家在这里没有建造房屋,只是白天种地,晚上回李家窝铺住。清朝末年,朝政腐弱,居临道边的孟家店怕招惹麻烦,被迫停业关闭。孟姓人家开始以种地为业,店内大半房屋开始闲置。李姓家人为了种地方便,买下孟姓店铺部分房屋,住在院内西侧,孟姓人家住在院内东侧。
  清朝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清政府在辽西设立朝阳府和锦州府,孟家店以西归朝阳府,以东归锦州府。孟姓人家因是六家窝铺人归朝阳府,李姓人家归锦州府。两府界线按两姓人家居住的房屋无法划分,只好按孟李两姓人家耕种的土地和连带的荒山划定府界。各级官员谁也说不清楚两府的准确界线,只有孟李两家的主人心里清楚。“民国”10年,即1922年,孟李两姓人家在同一个院子里居住了20多年,相处很和睦。所住房屋年久破损,需要维修。孟家耕地在店院西边,李家耕地在院东边。两姓主人恐子孙后代因相互之间无意损坏几棵庄稼而生不睦之事,在同年维修房屋过程中调换了居住位置。此后,孟姓人家住在店院西边,李姓人家住在店院东边。
  1929年,朝阳府划归热河省管辖,锦州府划归奉天省(后改辽宁省),因而,孟李两姓人家房子山墙缝隙成为两省的行政边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在东北建立的伪满政权不断依附日寇的殖民统治,于1934年将东北行政区划改为十四省,后又改为十九省,朝阳县划归锦州省辖管。孟李两家山墙缝隙成为县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孟家店的西边归热河省管辖,以东归辽西省管辖。1956年又将原热河省东部朝阳等六县划归辽宁省。1960年6月,缸窑岭西部九个村从朝阳县划归锦西县管辖,隶属暖池塘公社。孟李两姓人家开始属于同一个人民公社社员,但是,光景不长,相隔10个月,1961年4月,缸窑岭建立人民公社,孟李两姓人家又分为两个公社辖管。从此,孟李两姓人家房子山墙缝隙成为两个镇的行政边界延续至今。
  一百多年来,同居一个院子里的两姓人家房子山墙缝隙,始终是历史各个时代行政区域的边界,行政区划好像是在与两姓人家故意开了一个历史的玩笑,像似一直在怪罪他们的祖辈不应搬到这里定居。恰恰这个历史悠久的玩笑,使这道山墙缝隙叙述和印证了辽西地区的历史沿革。(张国仁侯铁 文/摄)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