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达人”张大妹:28年鲜血8000毫升 尽己所能为社会作贡献

2020-03-15 20:46:37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文娟 张丹萍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22本四四方方、薄薄的小册子摊在桌子上,有大红色封皮,也有年代久远的蓝色封皮,这是国家卫生部颁发给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证,每一本都记录着血型、献血时间、献出血量等信息,也记录着一名无偿献血者的爱心历程。

  1993年,金山区漕泾镇海渔村村民张大妹第一次来到献血站,献出200毫升“热血”。今天,漕泾镇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她又一次主动报名献血2针,个人献血量累计达到8000毫升,约2个成年人体内的全部血量。

  “来都来了,一定要献!”

  今年59岁的张大妹是海渔村最早的一批献血志愿者,说起第一次献血经历,张大妹还记忆犹新。1993年的12月,她通过宣传海报,得知许多病人急需救命血,当时很少有人有义务献血的意识,但她积极向村里报名献血,后来相约一起献血的同事们来到了漕泾镇献血站。

  因为是第一次献血,轮到张大妹献血的时候,还吓得跑了出去,但她仔细寻思一会,便鼓起勇气带头说道:“姐妹们,来都来了,这血呀,我们一定要献!”于是,又相约“二进”献血站,张大妹献出了第一针200毫升的“热血”。问她当时有什么感觉?她笑着说,也没有什么感觉,就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不过因为是第一次献血,当时心里还是有点紧张,但也无比兴奋激动。

  “尽己所能为社会作贡献”

  “明年我就要60周岁了,可能不能再献血,但只要条件允许,我想一直献下去。”张大妹很惋惜的说。前两年,镇红十字会带张大妹去参观了上海青浦福寿园,参观后的张大妹热血澎湃,又萌生了遗体捐献的念头:“希望我过世以后,我的身体仍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去年10月,张大妹主动联系了镇红十字会,申请填写了《上海市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

  今年2月19日,张大妹的丈夫因病去世,她积极响应镇上“移风易俗”的号召,决定丧事简办,“我不能给社会添麻烦!”她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委婉谢绝亲戚朋友前来探望吊唁,劝告在外的亲戚朋友不用回家,自己简单收敛办理了丈夫的身后事,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响应移风易俗新风尚。

  “去献血,记得叫上我们一起”

  张大妹的行为经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口口相传之后,成了佳话。受张大妹影响,她身边的人也纷纷表示,要向她看齐!每年三月,他们都会问她:“什么时候去献血,记得叫上我们一起!”说起身边朋友,张大妹满是自豪:“我身边有4位朋友,每个人献血量都已经超过4000毫升。”

  同样,张大妹所做的一切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妈妈是个献血‘积极分子’,今年虽比较特殊,我也不能落下!”在妈妈的感染下,大儿子陆杰与母亲一起报名了今年3月9日的献血活动。“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对于我来说,帮助他人,就是最令我快乐的事。”这是“献血达人”张大妹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王文娟、张丹萍)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