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青神调:凄怆悲伤哀婉 深蕴对仙逝亡灵的宏愿祝福

2020-04-07 15:15:56 来源:密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张景兰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密山的地域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涉及范围也十分广泛。有关兴凯湖、蜂蜜山、完达山和穆棱河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在2010年已被黑龙江省列为全省第二批保护名录。

  关于崇尚海东青的文化,融入民间也由来已久。从新开流遗址出土的文物里发现骨雕鹰头,沿湖生活的先民也有崇尚海东青的记载、传说。新石器后期到汉魏和辽、金、明、清时,密山已有大量肃慎先民在这里傍湖而居,依山而栖,靠河而牧。漫长的狩猎、牧耕、渔猎生活,海东青这种凶悍、彪勇的猛禽,渐渐成了他们心中的神,成了不可战胜强大力量的象征,而驯服、使用海东青也成了肃慎先民世代延续下来的习俗。直到现在,在密山、内蒙和吉林省的满族人中,仍然保留有训鹰(海东青)的习俗,崇尚鹰的骁勇、彪悍、睿智,并当神一样来供奉。

  历史上,诗人李白曾写诗:“翩翩舞广袖,似鸟东海来。”去描述海东青。金代诗人则用“博风王爪凌霄汉,瞥日风毛坠雪霜。”的诗句来赞美海东青抓捕天鹅的场景。清代皇帝康熙更盛赞海东青,留下了:“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的诗句。辽、金、元、明、清时,崇尚海东青达到了高峰,各代均设有类似鹰坊的机构,负责鹰的饲养和管理。崇尚海东青的习俗自然融入了各朝各代民间文化当中。

  在密山、宁安、吉林敦化一带流传的民间故事、歌谣里,就有关于《海东青大战天鹅》的传说。有歌谣写到:拉特哈,大老鹰,阿玛有只海东青。白翅膀,飞得快。红眼睛,看得清。兔子见了跑的快,天鹅见了就发懵。栓上绳子挂上铃,打打吹吹送进京。皇上赏个黄马褂,高高兴兴回老营。这些歌谣和传说,都是民间崇仰海东青文化的艺术体现。另外,渔民下湖捕鱼,猎人进山狩猎都要先举行仪式,祭拜海东青,以期得到神灵的护佑。有的家里还挂海东青的标本供奉。从汉魏伊始到辽、金再到建国初期,这种习俗极盛行,延续了两千多年,《辽史》和《金史》均有记载。建国后,这种崇尚海东青的文化范围有了发展、扩大,民间艺人把海东青剪成窗花(剪纸)贴在窗纸上、墙上、门上,还有艺人把海东青的神勇、彪悍写成唱词在民间演唱。我们国家在现有的曲谱中,有“海东青拿天鹅”的琵琶曲。小孩子间还有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满族人的萨满教神调在密山流行后,形式渐趋演变,民间的喇叭匠班子,也开始在民间盛行,逢有丧事上都要吹打、表演一种神调,以示隆重,十里乡亲,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来凭吊,寄托哀思。赶山、下湖和祭奠山神仪式也都要吹打、表演神调。有艺人把萨满教神调中有关海东青唱词编成段子,用流行于民间的神调,二人转“十哭母重恩”的部分曲谱改写成独立的喇叭曲,在民间吹打表演,一代代逐渐流传下来,海东青神调就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盛行、传播,并日渐完臻。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