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祝福 献给不忘初心的“你”

2020-04-14 17:53:3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播种希望……人民教师像红烛、像园丁,值得我们尊敬,不能忘怀。

  教师常常以其工作稳定、每年“享受”寒暑假而成为很多人歆羡的职业。但教师在“人前光鲜”、受人尊敬的“背后”又是以怎样一份真情、执著、奉献和耕耘来面对他们这神圣而伟大的教育事业?近日,记者走进了我市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以及乒乓球学校,接触了这些学校的教师代表,看到了他们虽然年龄不同、环境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对象不同,但却有着同样为人师表和始终没有忘却的那份初心……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吴井玲用“生命”教学 以母爱“担当”

学生学会了折纸葫芦,吴井玲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让学生成人、成才是工作原则和最终目标。但对于38岁的辽源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教师吴井玲来讲,“让每一名学生最大程度地康复”,才是她所追求的目标。

  2008年之前,吴井玲一直担任特殊学校聋部的班主任,学生都是智力正常的聋哑孩子。2008年,吴井玲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每当在学校看到智力障碍的孩子那纯净而又无助的眼睛,她的心就隐隐作痛。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毅然决定到培智部当老师,她想用自己的母爱去呵护那群智力障碍的孩子。从此,她便成为了11名智障学生的班主任老师。

  起初,与孩子们沟通非常困难,吴井玲就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向相关专家、学者寻求帮助;孩子们吃饭时散落地上的饭菜到处都是,她就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饭勺;大小便弄脏衣裤了,她就一遍一遍地给换。课堂上自言自语、哭闹、用痰吐人、多动、攻击他人、自残等情况时有发生。对于一些常常把自己打得鼻口流血的孩子,她都当作重点关注对象。只要有“苗头”就第一时间过去使出全身的力气抱紧学生的双臂,说尽温暖的话,每次她都累得胳膊、腿发软,心砰砰跳。现在她落下了一个病根儿,遇到激烈的场面就会心慌。面对这样的学生,吴井玲在生活中尽量多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教学上进行“私人定制”方法,结合游戏教学,让他们在玩乐中学知识。对于有语言障碍的孩子她更是使出了全身解数,教他们做舌操、按摩面部肌肉、“吹蜡烛”“吹纸条”、发音、练口型……从一遍到十遍,从十遍到一百遍。通过她的不懈努力,这些孩子现在多半时间都能安静上课,能听老师的指令,也会写很多汉字。有的会写自己的名字了,有的更能喊出了“爸——爸,妈——妈”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虽然吴井玲也曾感到困惑、无助,但却从没有想过离开或放弃这些“星星的孩子”。直到现在仍有亲友不理解她这样“拼命”图的是什么,也许,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这份“责任”的分量有多重。

  小学教师——尹艳娟平凡的岗位满满的爱

尹艳娟在课堂上给学生讲题

  有一种工作很平凡,有一种爱很简单。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四年九班班主任尹艳娟就在平凡教师的岗位上,用深厚的情谊、温暖的方式爱着学校和她的学生们。

  尹艳娟从教20余年不忘初心。班级中曾有个学生,3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从此便和母亲相依为命。然而母亲又患了癌症,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尹艳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此后,她便经常私下自掏腰包给她的学生买衣物和学习用品,事事尽量关照他。逢年过节,也经常把自己家的大米等生活必需品送到这个学生家里。班里其他学生家长听说了孩子的遭遇和老师的善举后,也自发地为其捐款、捐物。她把给自己一对双胞胎儿子的爱毫不吝啬地分给了她的学生,为的就是让他和别的孩子一样,没有心理负担,快乐阳光地生活、学习。浓浓的师爱掺和着母爱,抚慰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同时,也成为了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那个人。

  尹艳娟的教学理念是:“学习文化,先学做人。”多年来,她所带的班级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入学第一天的第一份作业就是给父母洗脚、给长辈送上一杯水、给家人一个拥抱等等亲情互动。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种下感恩的种子。她给学生办“魅力风采秀”个人展,不仅激励了学生的自信,而且也给低年级孩子做了榜样。尊重、鼓励、赏识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其乐融融的集体中幸福成长。

  除了教学有方,尹艳娟人气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舞蹈达人”。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她的粉丝。除自己班级,其他班级的中队会、学校的大队会以及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上都会出现她曼妙的舞姿。下班之后,她还定期带领学校女教师练习瑜伽,不知不觉她也成了姐妹们口中的“尹教练”。

  尹艳娟教过的学生,有些已经上了大学,甚至参加了工作。这些长大了的学生们常说,尹老师是陪伴他们度过幸福童年的人。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她的幸福总是溢于言表。

   私立中学教师——朱海鹏胸怀宇宙 心智双修

朱海鹏给高三学生上英语课

  42岁的朱海鹏是辽源市志远高中的英语教师。他身材高高大大,谈吐温文尔雅,是学生和老师心目中的偶像、校领导眼里的教师精英。

  2003年以前,朱海鹏是辽源市某重点高中的英语老师。2003年志远高中成立,朱海鹏果断地选择了这个民办带有公益性质的教育事业。他立志要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在求学路上遇到坎坷的孩子,圆他们的大学梦。

  从教19年来,朱海鹏始终奉行“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学原则。教学方面他精益求精,教学手法上他不断推陈出新,坚持“快乐学英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将所学内容有效吸收;身为教学英语组组长,他还定期带领全组英语老师共同探索“新大陆”,充分利用英语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合到英语课堂中。虽然他不是班主任,但很多时候他却比班主任还要忙。几乎每天都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除平均每天的四节英语课外,一早一晚他还会深入所教班级督促、检查学生的英语早读、晚课情况。对于学习上有不会难题的同学,他也总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并“对症下药”,通过及时有效的方法给予帮助。

  在读的学生愿意上朱海鹏的英语课;毕业了的学生更是对他念念不忘。朱海鹏虽然很年轻,但可以说已经“桃李满天下”。他所教过的学生遍布全国各所名牌大学。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每年教师节他总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各所大学的祝福电话。

  志远高中党支部书记张静芝说:“朱老师人品好、业务精、能吃苦、肯奉献,是全校师生的楷模。身为高级教师、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他向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我们为学校有这样优秀的老师而骄傲。”

   乡村小学教师——史文丰“鹰”一样的“红烛人生”

史文丰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修改习题

  51岁的史文丰是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石河中心小学六年二班的新班主任。课堂上,她面带笑容给学生上课;下课后,她又会耐心、细致地帮学生们批改作业。她带给学生的是慈祥、温暖,但学校领导和老师都明白,她的丈夫才去世一个月,她还没有从丧夫之痛中走出来……

  1986年,21岁的史文丰来到石河中心小学任教。1990年,25岁的她与丈夫结婚;1991年生下儿子。幸福的日子没有一直眷顾史文丰,就在她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灾难降临到了她原本清贫但和谐幸福的家……

  2008年,史文丰的丈夫因一次意外大脑中枢受损,成了“植物人”。当时她觉得天仿佛都要塌了。但痛哭过后,她擦干了眼泪,接受了现实。因为病床上的丈夫需要她,读高一的儿子需要她,双方年迈的父母需要她,学校也需要她……为了照顾丈夫,同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她没有请长假,只是向学校申请不再担任班主任。学校安排她负责校本课的教学。虽然教学任务减轻了,但教学质量没打折。2014年,由于其丈夫病情加重,为了让她更好地照顾丈夫,学校调任她做图书管理员。可她却没有因此而懈怠工作。为了将学校刚实施的“网络管理图书”更加完善,她就将大量的图书信息一本一本地录入电脑。为了赶进度,甚至不午休。

  今年7月13日,史文丰细心照料了8年的“植物人”丈夫去世,永远地离开了她。8月15日,全市小学教师结束暑假,正式上班。由于学校缺一个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所以经学校领导慎重考虑,决定让她重新带班当班主任。就在校领导和老师们担心她婉言拒绝时,她却接受了学校的安排和决定。

  史文丰说:“学校对我的关照太多了,反之,近些年因为家庭原因,我为学校做得却太少了。所以,学校对我的任何安排,我都没有理由不接受。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困难、挫折。但我们唯一能选择的就是勇敢的面对和坚强的担当。只有这样,生活才会为我们打开下一扇窗。我们的学校是‘雁’一样的集体,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做‘鹰’一样的人。”

  幼儿园教师——宋秋杰“冷落”一个女儿 宠爱一群“儿女”

宋秋杰给托班小朋友讲故事

  2004年,学习学前教育的宋秋杰毕业了,成为辽源市第三幼儿园的一名幼儿教师。

  因为喜欢孩子,当时20岁的宋秋杰将全部经历都投入到了工作中。每天除了正常的教学,她也在琢磨着所教班级的每个小朋友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很快,她所教班级的小朋友个个都很喜欢她。无论多调皮的孩子,只要她出现立刻就变乖。一次,班里一个刚入园的小朋友连续几天不停地哭闹,她抱着、哄着、逗着……用尽了以往的“高招”都无济于事。但是她深知再哭闹、再调皮的孩子也有被关心、被教育的权利。所以,她通过仔细观察,她发现孩子哭闹是因为到了陌生的环境缺乏安全感。于是,她就加倍地关心这个新来的小朋友,有事儿没事儿拉拉孩子的小手、轻轻抚摸孩子的头,抱一抱、亲一亲,拍着孩子入睡……几天之后,这个小朋友便不再哭闹,而且还主动地亲近她。2008年,这个孩子幼儿园毕业那天,紧紧抱着她说:“宋老师,我舍不得离开你。”

  2009年,由于园里师资紧张忙不过来,宋秋杰没有休完产假就回归工作中。把自己襁褓中的女儿“丢”给了丈夫和婆婆。起初,她每天是抽时间回家“送奶”,但后来,只要她一走,一个特别依赖她的小朋友就哇哇大哭地喊着:“宋老师、宋老师……”怕园里这个孩子上火,又怕饿着自己嗷嗷待哺的女儿,于是她就每天背着这个小朋友回家“送奶”。后来,为了不影响她工作,年迈的婆婆便每天抱着女儿到她幼儿园,待她喂完奶婆婆再抱回家。

  2014年,宋秋杰被检查出身体长了一个纤维瘤。医生告诉她应该尽早做手术并需要静养。但她为了不影响工作,却利用午休时间到医院做了手术,然后下午就正常上班了。

  虽然女儿一直在宋秋杰身边成长,但与园里的其他小朋友相比,她对女儿似乎冷淡了一些。女儿在幼儿园期间,她从来不哄、不抱。2015年,女儿上了小学。当老师问,敢保证家长会家长不会缺席的同学请举手时,女儿却低下了头。因为孩子知道:妈妈总是很忙……

  职业学校教师——张峰瑞亦师亦友 快乐相伴

张峰瑞给学生讲解数控设备的操作

  2009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张峰瑞,2013年进入辽源市第一高级中学校,任机械专业课教师兼班主任。二十六七岁的老师教十六七岁的学生,既没代沟又好相处。虽然张峰瑞刚刚加入教师队伍,但在教学中却不含糊。因为他明白,哪怕是一点点的大意、一点点的放松,都可能影响学生的未来和前途。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将教材内容融进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只要他上课,学生们都会认真听讲,互动时也经常发出愉快的笑声。

  专业课绞尽了脑汁钻研。作为班主任,班务管理和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是关键。他深知,越是和学生没距离越是不好管。但他坚持关心、呵护,不放弃、不放纵每一名学生。对于班里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他经常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有个别学生调皮、逆反、犯错时,他尽量都用关心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方式教育。因为在他的内心,把班级当作一艘航船,班里的学生是船员,而自己则是船长。如果船长不正确导航,船员难免会出现问题。

  张峰瑞班级有个学生因患脑瘫,手脚不协调、口齿不伶俐,刚到学校的时候性格明显有些自卑。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他经常找这个学生聊天,增加信任并指导该学生如何与班级其他同学交流。私下也劝说其他同学主动找他交流。几个月后,这个脑瘫学生阳光开朗了,现在已经毕业并顺利就业。

  上一学期,张峰瑞所带的班级学生即将实习时,此时他听说我市一个知名单位需要一个会“CAD”绘图的实习生。虽然学校根本没开设这门课,但是为了能给自己学生争得这次机会,他就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习“CAD”相关知识。经过两周的临阵磨枪,学生初步掌握了CAD的操作,熟悉绘图的一般步骤,能够绘制一些基本的图纸,最后也顺利地争取到了实习的机会。

   乒乓球教师——刘振国“任性”老师教出“国球”栋梁

刘振国指导学生打球技巧

  刘振国,西安区乒乓球学校校长、特级教师。这个用青春和执著书写乒乓球教育传奇、用近40年时间培养出12名少儿全国冠军、300余名少儿学员的乒乓球名师,早已把乒乓球教育事业当成了生命里重要的一部分。就在采访的前一天,刘振国刚刚带着学生们在宁波参加“2016年全国青少年宫乒乓球总决赛”获得了2金4银1铜的好成绩载誉而归。

  1979年,19岁的刘振国成为西安区煤城小学的一名体育老师。本该安逸地做一名体育老师,但他却想把自己儿时的乒乓球梦延续给学生们。他找校长谈了自己的想法后,校长同意把学校一个30平方米的仓库腾出来做乒乓球室,但其它一切都得他自己想办法。于是,他就利用下班时间,捡来砖头把地面铺上,又借来一个三条腿的球台,从家里拿来胶合板做了6副乒乓球拍……刘振国培养学生打乒乓球的梦想,就从这间仓库开始了。仅有的几个球打坏了,他就自己动手修复;停电了,就点上蜡烛或者煤油灯陪孩子们接着练;冬天屋里屋外一样冷,就穿着厚衣服练……尽管如此,他却从来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因为他始终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以后条件会好的,只要坚持,孩子们会打出水平、打出成绩的。

  刘振国深知,想要提高学生的球技,就必须紧跟国际前沿技术。他白天教学生打球,晚上回家就钻研乒乓球实战技术和理论知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多年的努力,他培养的队员在国内外各项比赛中频创佳绩。曾经那个简陋的训练室,也在2009年发展成为了我省第一家国家级乒乓球少儿传统项目学校。

  迄今为止,西安区乒乓球学校共获国际青少年乒乓球比赛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4枚;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金牌36枚、银牌23枚、铜牌23枚;吉林省青少年乒乓球比赛金牌301枚、银牌和铜牌453枚。(综合媒体报道)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