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后街

2020-10-12 08:00:00 来源:龙泉新闻网——龙泉市新闻门户网站 作者:季靓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二村村委会驻地。处于东街后面,故称东后街。1967年改名解放路,1982年复名。东起环城东路,西至官仓弄,全长807米,宽5.6米,混凝土路面。

  ——《龙泉县地名志》

  (寺庙、祠坊:孔子庙<后门>、忠烈祠<后门>、魁星阁<后门>、五谷帝殿、婺州会馆、康济庙镇东社,以及林氏、徐氏、季氏、廖氏、潘氏、叶氏、张氏、王氏诸宗祠)

  严格说,东后街作为东街街区北边一条老街,1997年华楼街拓宽和延伸中就已经覆没。拆了半条街,犹如一条鱼,被开膛破肚,还切成三段。

  这第一段为官仓弄至剑川路,约三百米。四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将东后街北半边的诸如唐代康济将军庙、季家祠堂、廖家祠堂,以及许多传统院落都埋在了脚下。剩下南半边的矮房子,简陋,破败,猥琐,暗淡,再也找不到一条千年老街风范和精气神了。

  还好,那棵有着八百年历史的大樟树被保护了下来,它是东后街诸多可圈可点的标志物之一。

  大樟树向南飘逸,郁郁葱葱,树冠如盖。底部被做成一个花坛,一根石柱支撑起斜逸的树干,石柱已经嵌入大樟树的躯体,承担起樟树倾斜部分的重量。它的四周再用老砖砌成一个仿古院落,残垣断壁,青石大门,院落里摆放了各处搜罗来的石碑、石凳、石臼、大石头,构成一个以大樟树为主题的小型公园。这种做法,尽管是拆了古老再仿造古老,但仍不失为旧城改造的好范例。

  大樟树几乎成了东后街唯一的记忆。它处在原来的官仓弄与东后街的丁字路口上,云水渠从华楼街下来,折向官仓弄,至此再一个90度转身,跟随东后街八百米行走,倾入大垟畈万顷良田。

  大樟树下有一个官圳埠头,云水渠湍流而过,清澈幽明,水声潺潺。当年修建樟树下公园,如果保留下这个官圳埠头,不仅多了一份历史感,且还为公园增添灵气。

  埠头一侧,曾经是一爿代销店,卖酱醋老酒、食盐、糖果、水产品和日用百货,店前的云水渠上面铺了一层木板,人就通过木板进出。

  著名的镇东社就在这个路口上,大樟树对面,但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个地名,但由于方言谐音,不少人将其讹传“灯笼”社。

  大樟树以东百来米处,是医药公司东后街老仓库,几间平房,一个院落,内有一棵樟树,胸径三十几厘米,枝繁叶茂。公司办公室主任叶晓恩说起它的身世:这棵樟树不是人种下去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

  叶晓恩说,种子可能是过去有一只什么鸟儿从旁边的大樟树上衔来的。他说在公司三十多年了,是看着这棵樟树一点点长大的。院子地面都浇了水泥,只在水泥地与水沟之间有一道缝隙,树苗就从这条缝隙里长出来。樟树长得很快,发达的根系钻进地下,把周围的水泥地面都拱破了。一部分树根露出地面,又粗又壮。

  “这阵子,公司把它移到水南剑池路新仓库了。”叶晓恩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组樟树移植的照片。

  设想,如果不拆迁,这棵樟树也将保留下来,做一个母子樟公园,也是一个荫庇之处。

  民国时期的民众运动场在东后街上,距离大樟树不到百米,后来成了瓯江食品罐头有限公司(原龙泉食品厂)的一部分,该公司有一根显山露水的大烟囱,还伫立在大樟树的后面,是该公司一台4吨锅炉的配套设施,专门生产销往日本的水煮笋,不过已经多年没有生产了,锅炉卖了,烟囱成了摆设。

  这一路下去,从籍桂坊过来的谢家弄、旗杆弄、集贤亭、水井弄都从东后街钻出来,就是说,这些巷弄的北路口都在东后街。

  新开拓的华楼街与剑川路形成一个空旷的十字路口,向南,通过路口,即进入剑川大桥,跨过龙泉溪,著名的剑川大道,便一马平川直往高速路口。前面说过,东后街像一条鱼儿,其切下来的第二段,就埋在此十字路口和附近的高楼下面。

  第三段是鱼尾,大约两百米,被丢弃在下林路一片偏僻的角落里了。居民们那种自然状态下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像活标本一样被保留了一部分下来。

  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机动的非机动的三轮车随意停放在街巷两侧;每户人家门口几乎都有一块水泥洗衣板,塑料桶、铁桶随便搁在一旁的墙角里;人们或坐,或站,或平静地移动着,做事、聊天、看手机或者打量路人;偶尔有稍大一点的孩子如鸟儿一样从街上跑过,几个小孩在马路上玩耍;阳光爬到高高的北墙头上,各种衣物、床单,洗过的、没有洗过的像万国旗一样在街巷的上空飘扬,吸收着稍纵即逝的阳光。

  一个旧门坊旁边,有一年轻女子在擦洗电瓶车。她看我举着相机煞有介事的模样,便像熟人一样跟我说:

  “这里的房子太潮湿了,墙壁都黑上去一片,石灰也掉下来,没法住人了。”

  我放下相机,也说是啊是啊,条件太差了。

  女子见我附和,就说东街都拆了,这里也都拆了好了。

  远远地,我看见金华会馆那个古老的、恢宏的、奢华的门楼。

  附记一:

  云水渠的几个问题

  宋人周庄《蒋溪堰记》:

  蒋溪堰迄今凡几百年矣。自万寿官少南,蒋溪水以纳诸渠中,倚廛北,东达于马步,为田凡三千顷被其灌溉。然每遇梅霖秋潦,狂流怒集,却堰如扫。少霁,畚锸蚁聚,薪葑云积,往往不旋踵而溃者屡矣!靖康改元,知县姚公躬访旧址,命工采石,绝流为堰,砥以松干,级以段石,又为斗门,时其启闭,故旱潦民不告病,坐致登稔也。李山畈,其田不下几千顷,地势皋纵,虽岁苦雨,亦复土见。公乃凿云水渠,播为北流,而横被之,余波所暨,虽硗瘠皆膏润脉起。公又以堰当吕柘、长洋合流之冲,惧或激溃,乃濒流立石马山龙湫神祠而镇之,以昔堰之有功于民者配食焉。丙午冬工兴,丁未告成,稽钱一百四十万,出公措置;占田者随亩乐施,以佐其费。邑僧清竦无求人也,公悉以财用诿之。邑民咸欲纪其实,使来者知权舆之所自,庶获德公于无穷云。①

  文中传达的以下几个信息有待说明:

  一、蒋溪堰、云水渠为龙泉古代一个配套水利工程。其缘起,是为城东几千顷良田的灌溉。

  二、此水利工程在宋人周庄撰《蒋溪堰记》时已存“几百年”,屡筑屡溃。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姚知县躬访旧址,命工筑堰凿渠。

  三、清代县志出现姚知县姓名笔误,致使今天诸资料、方志讹误:“姚谷(榖)”“姚珏(瑴)”“姚钰”“姚钮”等。据明成化、清光绪《处州府志》影印本,这姚知县姓名断为姚?。

  四、云水渠修建与尚书毛晃无关,1994年《龙泉县志》收入民间故事《毛尚书造蒋溪堰》有误导之谬,内容贬姚扬毛似乎不宜。

  五、姚?修建蒋溪堰、云水渠正值“靖康之难”。对于偏邑龙泉而言,此也许遥不可及,或压根儿就没有风吹来,否则,姚知县可能就没有心思修建什么水利工程了。信息闭塞的好处是,等开封城为金军所破,徽、钦二帝被俘的消息传到姚知县耳朵时,赵构在江南应天府继承皇位的消息也传到了,他姚?仍然是宋朝的知县。南、北宋更替,不过是夏天的一阵日头雨而已,雨后一切如故。

  ①(清)光绪《龙泉县志》卷十二纪述。

  附记二:

  婺州会馆

  “商旅惮于远出,贸迁不越邻封”是对旧龙泉人不善经商的描述。

  清朝中后期,婺州、温州、江西、福建商人涌入,龙泉商贸经济才逐渐兴起。他们经营范围分明,兰溪、丰城商人经营棉布、印染、国药,温州商人经营海产品,永康商人经营铸锻,福建商人经营酿造、腌制。起初,他们都是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小商小贩,或串乡走户,或摆个地摊、开爿小店,勤苦耐劳,艰难经营,才逐渐得以立足和发展起来。

  婺州,旧指金华府及其治属兰溪、金华、汤溪、义乌、东阳、永康、武义、浦江八县,称“八婺”。婺州最早来龙泉经商者为兰溪的棉布、中药商贾。

  嘉庆年间,兰溪西乡有一个农民叫张作梅,家境贫寒,他年轻时挑着家乡土布,翻山越岭,从龙游、遂昌至龙泉东书一带来到龙泉县城。初时走乡串村贩卖,继之在县城摆布摊,开小店,最后发展成晚清、民国时期龙泉大商号张同丰布店。

  少数人的先行创业,带动了亲戚和乡邻,以及一个区域的行商风气。兰溪人,以及江西丰城人在龙泉的棉布业逐渐做大做强,资金雄厚的店家已不满足于土布销售,派员远道去无锡、常熟、嘉兴等地采购适合本县民众需求的各种棉布,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永康人、东阳人、义乌人,以及婺州其他县的生意人亦步兰溪人后尘,纷至沓来,在龙经营各种买卖。他们各有所长,永康人精于铁器、铸造业,东阳人擅长泥水、木器业。这些婺州人从做手艺、小买卖起步,历经苦辛,逐渐打下基础,在龙泉定居下来,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规模。

  江西人盖的江西会馆早已雄居城西北岸,规模宏大。同乡会馆是为增进同乡友谊、交流信息、救济扶贫、防范他人欺凌、维护同乡利益之所。也许受江西人影响,同治年间,婺州人也开始酝酿建造婺州会馆,由张同丰、王聚兴、毛大生三家经济实力雄厚的棉布商发起筹建会馆倡议,得到本县“八婺”同乡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在县城东后街购置地基,并获东阳籍俞氏赠送园地一块。张同丰布店经理王集云(王祥发)资金充裕,慷慨解囊。全县婺州人纷纷出钱、出力,筹足资金,遂建成龙泉婺州会馆。

  “会馆者,集同邑人而立公所也。”龙泉上连福建江西,下接温州处州,横接婺州衢州,明清以来,外地商旅过往甚多,久居龙泉,都在城内建立会馆或成立同乡会组织。除江西会馆和婺州会馆外,前后还有天妃宫内的“八闽会馆”,民国二十二年于华楼街建造的“温州会馆”,民国三十三年于商会会堂举行的“绍属七县旅龙同乡会”等。

  婺州会馆坐北朝南,五层瓦檐,八字阔面,石门框,砖雕石刻门楼。两根石莲柱和一根石雕额枋之间,有“婺州会馆”字样。大门两侧,各开一个偏门。每一层瓦檐下,均有一组丁字石拱和石雀替。迄今,除“婺州会馆”四字被粉刷和两个偏门被封堵之外,整个会馆门楼保存完好,为龙泉城内现存最豪华的古门楼。

  会馆曾为东升小学使用。在东升小学校舍建设改造中,内部结构已不复存在。关于其内部结构,一个叫吴南连的人曾撰文:

  步入正门是宽敞的大厅堂,正中靠大门边有戏台,厅堂可容纳数百人看戏或集会,后面有大间伙房,碗盏桌凳,一应俱全。天井两边厢房为客厅,摆设古朴,清幽舒畅,靠边侧另建有“老人家祠”,专供同乡老年人逝世后停放灵柩之用。侧旁有菜园,菜园外有高耸的围墙。

  内进厅堂为祀殿,胡公大帝塑像坐在正中,塑像全身,镶金嵌银,金黄银白,交相辉映,甚是庄严。①

  可见,婺州会馆与江西会馆除建筑格局基本相似之外,皆供奉各自乡神。江西会馆供奉许仙真君,故事出自许逊缚孽龙于南昌万寿山八角琉璃井,所以也叫万寿宫。婺州会馆供奉永康方岩胡公大帝,故事出自北宋前期朝官胡则,是为婺州第一位进士,明道元年,因江淮大旱,他上疏求免江南各地身丁钱,诏许永免衢、婺两州身丁钱,百姓戴德,立祠祀之。

  昔每年农历八月十三日为胡则生日,民间皆举行各种风俗活动,祭拜胡公大帝。婺州会馆每年八月初一至十五,祭拜仪式如期举行,在龙婺州人均纷纷前往进香、祈祷。还有请金华婺州剧团前来演戏助兴。此半月时间,香烛,人影,戏剧,会馆门庭若市。

  此外,每逢节日,会馆还组织地方特色节目,永康抽绳狮子,兰溪跳狮,东阳板龙灯等参加当地文娱活动。

  ①吴南连:《婺州会馆简介》,载于政协龙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龙泉文史资料》第四辑,1988年4月,第173页。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