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在留春苑里的故事

2020-03-16 00:00:00 来源:什邡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她讲不完的故事,而在什邡的老公园——留春苑,留下的故事,承载了什邡上百年的记忆。

         走进它,时间在这里驻足,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间无不诉说着什邡的种种往事。

       顺着园中蜿蜒小径前行,你或许会发现一座高3米,宽1米的石碑矗立在公园一角。

       虽然碑上文字已变得有些斑驳,但还是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一段几百年前什邡人乐善好施的故事。

        碑文记述了清嘉庆二十年,时任什邡县令纪大奎表扬县民廖大炳为民修桥、治水等乐善好施的功绩,以此教育当时的人们要身体力行,并立此碑以达到劝勉鼓励之目的。

什邡博物馆馆藏碑文拓片

       那么,当时的这位什邡县令究竟是何人?为什么这块石碑会一直流传至今呢?

        纪大奎(1746—1825),字向辰,号慎斋,江西临川龙溪人,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任《四库全书》馆誊录,清代史学家、文学家、理学名家。曾任多地知县,任职之处,均能廉政爱民,轻徭薄赋,深受各地民众爱戴。

        纪大奎从小涉猎群籍,幼承父教,其父曾教他学《易》,要求非常严格,并将“慎独”二字作为他读书的座右铭,纪大奎牢记家父教诲,为此将这二字作为书房之名,自号“慎斋”,朝夕诫励。

        乾隆朝时因父亲去世,以孝顺闻名的纪大奎毫不贪恋官位,毅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奔丧守孝,并于此间在家潜心著述。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在朝庭力促下纪大奎复出入仕,奉命赴什邡县任知县,那一年他已经60岁,之后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什邡一干就是十年。

以德教化民风大变

        当时的什邡社会秩序混乱,故而到任之初,就有人劝告他说:“蜀民强梗,畏威而不情德,君毫不示威,欲以德教化,恐不堪此任?”

        纪大奎却答道:“无德可怀,徒示威以畏之,于民何益?吾无德于民,民犹怀之,若导之以德,民风不更淳乎!”他的意思是要用德来教化治下百姓,而不是用威权来震慑。

下乡公干自带干粮

        纪大奎在什邡为官十年,一心爱民,严格律己,从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下乡必自带食物,役夫也由自己供给,不准随行,吃拿百姓。

        如此不扰百姓的县太爷,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是极其罕有的,而在满清官场上更是其他官吏绝难做到的,从这一细节上可看出一代清官廉吏的品行之正。

 

甘居僻壤留恋穷乡

       至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纪大奎已在什邡任县令七载,县治政通人和,纪大奎也深得藩台器重,欲将他调往更加富庶的华阳县任职。

       但纪大奎却认为华阳为全省首富之县,地处繁华之地,若到华阳为官与达官贵人交往、应酬过多,必将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由此为民办事必受不利影响,不如在外州县终日忙于民事更好些,遂托病力辞,直到获准,仍留任什邡。又过了三年,调合州(今四川合川)代理州事,任满仍然回什邡。

       在纪大奎任什邡县令的十年间,可谓建树颇多,平息了什邡和绵竹、广汉多年的用水之争,遏止垄断规范烟市,夜砍树瘤破解迷信,亲率衙役剿除邪教,甚至还亲自编纂54卷的《什邡县志》。

什邡博物馆馆藏《什邡县志》

         以上这些不难看出纪县令清正廉明,以民为本,拒绝投机,极端务实的作风,而他从政的目的是不求官阶大小,只求为民办实事。在那些以追求权力为目标的人眼里,他也许是一个傻子,但这样的傻子恰好是官场中最难得的一股清流。

         而这座至今仍矗立在留春苑的纪大奎善行碑,恰恰更好地说明了纪大奎在什邡百姓心中的位置到现在一直未变,他是一名好官、清官。

        爱上这座城市的一朝一夕,一草一木,还有一段段故事的沉淀。你还有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吗?一起来分享分享吧。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