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口镇:“绿”生态 “古”村落 “红”文化

2020-11-30 08:00:00 来源:建瓯市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迪口镇集镇
  
  红军亭(位于西坑村)
  
  可建葡萄风情小镇
  
  闽浙赣省委驻地纪念馆(位于西坑村)
  
  南平市十佳乡村景观林(位于西坑村)
  
  山中茶话
  
  西坑银杏树王
  
  蟹龙岗石佛
  
  郑魏村古戏台
  
  值庆桥(位于占村黄村自然村)
  
  

深秋时节,走进建瓯迪口镇西坑池丹村,又见村头金冠披拂、遗世独立的银杏王,黄灿灿的玉扇儿将秋渲染到了极致。这棵有着全省十大“树王”之称的银杏树,扎根于革命圣地 — —建瓯迪口,一块镌刻在红色记忆的土地上。

  

打磨“绿色明珠”厚植生态底色

  

西坑村红色游仅是迪口镇的三大旅游线路之一。不仅是“红色文化”的“红”,当地党委政府还将“乡村旅游”和“精致农业”作为突破口,延伸出了生态的“绿”、村落的“古”两条旅游线路,助力乡村振兴。

  

从迪口镇镇区出发,沿着蟹龙岗风景名胜区方向行驶,随处可见山岭连绵、河谷纵横。盘山而上,不由兴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宛若世外桃源。

  

地处海西深处的迪口镇,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使得这里保存着丰富的植被面貌,森林覆盖率达到85.38%,珍稀树种比比皆是。繁茂的林木中有一样风景是你绝对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广袤的竹海。作为全国毛竹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的迪口,也因此有了“福建竹子看建瓯、建瓯竹子看迪口”的美誉。

  

除了自然野趣,在这明媚山水间,古朴自然的村落,历经百年风雨的古戏台、古廊桥等人文景观随处可见,意趣横生。

  

“我们正在借助这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绿色旅游资源’以及‘古廊桥文化’,把我们这颗‘明珠’擦拭得更绿、更亮。”迪口镇党委书记周小春表示,为了把“特色做特、优势做优、品牌做精”,他们持续在“挖深挖透”上下功夫,把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让旅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点亮古镇新梦 丰富旅游业态

  

得知镇上正在把旧电影院改造建设成小型商业综合体,将要开办超市、自营商店、小型电影院等,当地百姓乐开了花。

  

“迪口镇一直有‘夜生活’的传统,经常凌晨2、3点街上热闹非凡,这无疑又是一个可以挖掘的旅游业态。”周小春告诉记者,综合体的建设,既是当地群众的生活需要,又能增加新的旅游业态。从迪口镇规划的旅游路线上看,未来基本能满足游客三天两夜的旅游需求。因此,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对实现“游客进得来、留得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点亮古镇的“乡村振兴梦”,提升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成为了迪口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要想人气旺关键还得让它具备独特的魅力。”周小春表示,旅游要发展,引流是关键,但小打小闹或是盲目营销,终究是“昙花一现”。下一步,迪口镇将继续秉承“招进来的商要服务好、引进来的游客要招待好”的理念,加快迪口绿色“三带三区”建设步伐,即绿色生态休闲带、古建文明遗产带、红色革命传承带“三带”和三产融合实验区、商贸物流集散区、美丽乡村示范区“三区”建设,让古镇重焕青春,热力四射。

  

踏寻红色印记 重温烽火岁月

  

西坑村,是我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革命红军挺进敌后开辟新区,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的根据地之一;在解放战争时期,又是中共闽浙赣省委和福建省委机关活动地区之一,是省委机关给养的主要来源地,更是省委机关安全的屏障。

  

为了传承和弘扬好这一红色文化,迪口镇对中共闽浙赣省委及福建省委机关在老区的革命活动历史进行充分挖掘,并在今年新建了闽浙赣省委驻地纪念馆,展馆面积800平方米,展品100余件。这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张图片,都是当年烽火年代的见证。

  

感受了那段峥嵘岁月后,带着对革命烈士的缅怀,缓缓走进西坑村水尾景观林,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一种“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情感。一时间,不得不感慨今日生活的平静与祥和,都来自于当年烈士们浴血奋战的结果。

  

这个南平“十佳乡村景观林”拥有平均树龄311年的闽楠、5.2亩的古树名木保护群,还有因自然倒塌合抱了300多年而形成的“造价最昂贵”的红豆杉桥。到访游客每每谈起,心向往之,总想一探究竟。(林梦琳 魏剑生/文 曹志伟/摄)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