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中国柞蚕之乡

2013-07-29 00:00:00 来源:南召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南召素有“柞蚕之乡”之称,历史上柞蚕茧产量占河南省一半左右,被誉为“召半省”。据传,西汉末年县境山坡上既见野蚕成茧,人工放养柞蚕则始于东汉初年,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隋、唐至明,“民需,贡赋尽赖蚕丝之利”。明嘉靖《南阳府志》载:“南召有栎坡五六十处,山丝产额甲于各县。”当时养蚕、缫丝、织绸已成为南召主导产业之一,李青店(今县城)、白土岗、钟店、南河店、留山等地“妇孺会络经,满城梭子声”。县城随之有较大行店、货栈出现,南召店“日进斗金”。

    清代,南召柞蚕业进一步兴旺发达,乾隆年间,代理知县陈之郧作诗赞道:“槎坡饶而利,蚕坡茧丝盈”,“以兹补乏匮,且以供职征”。咸丰年间,县境柞蚕丰收利大,民众以养蚕为业,植柞为本,有“一筐蚕,十亩田”的谚语。光绪二年,全县养柞蚕达3万余筐,产丝10余万公斤。

    民国年间,南召蚕业大起大落。民国三年(1914年),南召山丝绸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赛会”参赛。民国十至二十年(1920-1931年),为南召柞蚕发展鼎胜时期,全县蚕农达17000余户,年放养量6万筐,产茧近8万担,产丝20余万公斤,产柞绸230万余米。1932年以后,由于封建采办势力高利盘剥和战乱影响等原因,南召柞蚕业日渐衰萎。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南召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蚕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柞坡资源,鼓励蚕业生产的政策,建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和品种改良、人才培训、科学试验和推广等服务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柞蚕生产作为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大力扶持其发展,目前全县柞蚕茧年产量已恢复到6万担。鉴于南召柞蚕生产的历史渊源和现状,2000年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南召县为中国柞蚕之乡。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