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信息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08-30 20:24:09 来源: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 作者: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前 言

  信息经济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产业为主导,通过研发生产知识密集型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劳动就业的一种经济形态。当前,信息经济快速崛起,以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扩大信息消费、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经济,正成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北仑区具有发展信息经济的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同时,也面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北仑区以互联网、物联网为载体的信息经济作为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塑造新优势、打造智能装备新动力。为此,根据浙江省《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4]21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15]65号),特制定本规划。规划范围涵盖北仑区整个行政区划,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0年。本规划是北仑区“十三五”专项规划,重点分析“十三五”信息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背景,明确信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是指导未来五年北仑区信息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北仑区信息经济发展现实基础

  (一)北仑区信息经济发展主要成就

  1.信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十二五”期间,北仑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达12亿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形成了由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为主建设的覆盖全区的高速城域宽带网,电脑、智能手机、数字与互联网电视等各类信息终端普及率和使用率不断提高。目前,宽带、4G和WIFI网络基本实现全区覆盖,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改造也已全面完成;教育、卫生、城管均已建成行业统一数据中心;区中心机房为全区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和虚拟主机空间服务。以视频共享平台建设为牵引,全区投入上亿元建设视频监控、智慧警务等项目,城区感知和快速反应能力大幅跃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北仑信息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

  北仑区大力推进以“机器换人”为核心的两化深度融合,骨干企业积极实施两化融合项目,深入应用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CRM(客户管理系统)、FM(财务管理系统)等关键信息系统。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智慧政务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水平显著提高;城市管理的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全方位覆盖城市的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更加精确和高效;医疗领域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工作稳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图书馆共享、办公自动化、学籍信息化管理、远程教育等应用。2015年,北仑区信息化发展指数为1.086,位列全省第9位;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1.5,位列全省第13位,获评“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

  3.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北仑信息经济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形成以智能装备、电气设备、电子信息等产业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结构。

  智能装备产业。依托海天精工、安信数控、弘讯科技、微科光电、长宏光电、菲仕电机、盛迈电气等龙头企业,形成以高速、大型、精密加工中心为主导的产品结构,以数控机床、高速冲床等为发展重点,伺服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仪器仪表为配套辅助的产业结构。2015年,智能装备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7.5亿元。

  电气设备产业。形成了以东方电缆、盛道电力、隆兴电信等为龙头的电气设备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特高压电线电缆、220kV及以下光电复合海底电缆、输配电控制设备、海底交联电缆、交联电缆等。2015年,电气设备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4.1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凸显,形成了以峻凌电子、日鼎电子、台晶电子、讯强电子、东盛集成电路、东亚电路板等为主的通信设备企业及以韵升、科宁达、欣泰等为主的电子信息材料配件企业。2015年,电子信息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9.8亿元。

  4.信息经济新业态初具规模

  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新应用拓展、新技术突破、新服务创造和新资源开发,北仑区着力发展信息经济新业态,并取得初步成效。

  信息服务和软件业。北仑信息服务和软件业主要集中在生产服务领域,2015年实现增加值8.72亿元,已形成注塑机、保险箱、空调变频、伺服电机、电梯光幕、数控机床等嵌入式工业软件和港口物流信息化等特色较为明显的产业结构,软件产业的主要企业有海天精工、弘讯软件、海天驱动、华和万润、德业变频、诺依克、航艺软件、台塑电子等企业,其中弘讯科技的市场占有率已达30%,是目前世界上销量最大的注塑机电脑控制系统生产商。

  电子商务。为加快触电转型,做大网络经济,北仑区通过政策帮扶、技术支撑、平台服务三位一体大力推进“电商换市”工程,成效较为明显,实现网上企业交易的企业有1700余家。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区文化用品、工艺品、母婴用品、钓具用品、户外用品、服饰、保险箱、食品与农产品等销售主渠道。2015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62亿元。

  5.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北仑区将信息经济工作作为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成立了信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统筹协调全区信息经济工作推进和重大项目建设,并形成了人人推进信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已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信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信息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文件,设立了信息经济产业引导基金,提高对重点支撑产业、重大示范性项目的扶持力度。2015年,落实信息经济相关企业补助资金500万元,对信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大。

  (二)北仑区信息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近几年,北仑信息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客观上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速度放缓。 2013年,北仑区两化融合指数为69.9,全省第6位,2015年,两化融合指数为81.5,位列全省第13位,全省排位有较大幅度下降;二是电子商务发展支撑体系还不完善。缺乏带动的大平台,相关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整合;三是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相对偏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意识不强,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层次较低,两化融合还不够深入;四是信息资源共享不足,智慧城市统建统管格局尚未形成。这些发展障碍或问题也正是北仑“十三五”期间需要迫切解决的,相关职能部门还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协作、统筹规划、理顺机制,推动北仑信息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北仑区信息经济面临的机遇和发展优势

  (一)面临机遇

  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发展信息经济新机遇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呈现出信息产品日益集成化、多功能化的新趋势,信息技术与其他各行业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信息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技术将是“十三五”发展趋势。信息化与工业化在进一步紧密结合,信息化正在超越传统的经济形态,推动经济加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区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新机遇。

  2.国家、省、市高度重视为信息经济发展提供政策环境

  近年来,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先后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支持发展壮大信息经济。浙江省和宁波市也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快信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支持信息经济发展。北仑在落实国家、省、市等相关政策过程中推进信息经济快速发展。

  3.经济加速转型升级为发展信息经济创造新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各行各业渗透、融合、发展,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存量提升,并催生新兴产业实现增量发展。为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要求北仑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抓手,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二)发展优势

  1.经济优势

  北仑工业经济基础良好,2015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030.86亿元,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50家,超10亿元企业50家、超百亿企业6家,已形成石化、能源、钢铁、造纸、汽车、装备制造等为主体的六大临港产业集群,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为发展信息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2.开放优势

  北仑区是全国对外开放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境内设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是浙江省开放时间最早、开发程度最高的区域。其中,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已有1700余家外商投资落户,总投资达到330亿美元,46家全球500强跨国公司落户,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占宁波市利用外资总量的近1/3。开放优势为北仑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发展信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

  3.技术优势

  全区规上企业信息化应用面达到90%,1家企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吉利、拓普等4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100余家企业成为省、市信息化示范企业,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等新型管理和营销方式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基础优势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建成,近三年光纤和无线城区建设投入资金超12亿元,“三网融合”取得实质进展。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0%,传统产业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率达到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60%,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提升发展网络经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生活新模式,不断提高信息经济的综合实力,推动北仑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力争信息经济发展引领全省。

  (二)基本原则

  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充分激发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内在动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信息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政府购买信息服务,加强政策创新与服务创新,加大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力度,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北仑经济基础优势,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等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促进互联网跨界融合渗透。以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为切入点,以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创新为着力点,优先开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通过自主创新引领信息经济发展。

  强化应用,重点突破。以满足应用需求为出发点,面向“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等重大领域信息化应用,突破关键技术领域和应用瓶颈,以点带面,扩大示范推广效应,探索信息经济发展路径。

  安全为先,有序发展。突出安全优先理念,完善网络法治,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坚持技术创新和平台驱动,增强安全防护和自主可控能力。完善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信息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区信息化体系较为完备,信息经济在全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初步确立,信息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市前列,基本建成全国智能装备制造中心和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成为全市信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主要目标:

  “互联网+”:培育和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催生的新兴业态和产业模式,推进“互联网+”与各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智慧旅游体系,完善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在线预订和支付,加强网络营销;积极开拓互联网养老健康产业,建设养老服务O2O平台,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平台和线下服务的“物联网养老”模式;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构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完善农村配送服务网络,优化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基础环境;支持和引导本地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互联网与金融融合应用的新业务,着重打造投融资交易服务平台,形成搭载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和资金融通一体化的互联网金融。

  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趋于合理,物联网、大数据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信息产业比重不断提高,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2020年全区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其中智能装备实现产值220亿元,电气设备120亿元,电子信息160亿元。

  工业软件:重点突破通用型和专用型机床、塑机的数控系统及数控装置关键技术、高档伺服电机及驱动系统、家电变频控制系统、电梯光幕控制系统、保险箱控制等系统。2020年全区软件收入(含嵌入式)达到40亿元。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普及和深化,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促进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2020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培育省重点电子商务企业2-3家,省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2-3家;引进培育一批知名的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提升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水准,构建快速、高效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两化融合:深入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两化融合取得显著成效,重点企业和行业的两化融合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促进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改善。2020年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1.30以上,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0以上,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应用广泛深入,电子政务全面支撑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水平显著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城市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改造成效显著,建成一批公共管理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示范工程,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积极推进医疗、教育、旅游、环保、文化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高,4G网络全面覆盖,5G网络率先试用和商用。免费无线局域网(WIFI)实现公共服务场所和公共区域的广泛覆盖;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1200Gbps,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度达到70Mbps、每平方公里拥有移动基站数量3个、固定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0户/百人、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0户/百人;人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5G/人。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提升4G网络服务质量,加快4G+(载波聚合)网络全区优质覆盖,争取5G网络率先试点及率先商用,推进移动互联网的传输速率提升、延迟缩短、可接入性提高,为智慧应用快速普及提供支撑。

  推进重点公共场所免费WIFI覆盖。创新运营模式,引导三大电信运营企业、网络技术企业、商家等市场主体,参与公共场所WIFI建设,为公众提供优质、免费无线网络接入服务。

  推进宽带提速。以下一代互联网架构(IPV6)的推广为契机,积极推动各大运营商加快“光网入户”进程,建设集IP化、宽带化、融合化为一体的“城市光网”,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服务能力,为“智慧北仑”搭建一条信息高速公路。

  (二)做强智能装备产业

  推进注塑机智能化发展。充分发挥海天塑机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重点发展电液伺服驱动节能环保型注塑机;依托中国注塑机控制系统领域的领航者弘讯科技,加强单元自动控制、参数闭环控制、PC开放式和模块化控制等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在注塑机上的应用,着力推进注塑机智能化发展,实现注塑机高效、精确、节能。

  提升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依托海天精工,完善产业链,重点发展大型、高速、精密、多轴和复合型的中高档数控机床,提升数控系统、伺服驱动装置、主轴、重载滚珠丝杠、直线导轨、数控动力刀架、刀库、自动换刀装置及高速切削刀具等关键配套功能部件的生产技术水平。

  培育发展工业机器人。加快培育应用市场,重点在汽车、电子、化工、建材等领域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利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支持宁波大正机器人和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研发和应用相互促进,壮大产业规模;引进龙头企业和相关核心基础零部件配套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三)做大电子信息制造业

  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依托梅山湾两岸的梅山和春晓片区,建设以集成电路为核心、集成电路应用为延伸的高新技术产业园。

  重点引入车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汽车电子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企业,微处理器、传感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3D封装集成电路研发技术企业,形成一条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系统整机应用、产业支撑于一体的完整IC上下游产业链,促进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依托吉利、爱可森(均胜)、拓普、敏实等企业,重点发展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车载摄像头、自动刹车系统、轮胎压力智能检测、防滑系统和底盘控制系统等汽车电子控制产品,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力争在智能驾驶控制系统、汽车集成电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培育发展海洋电子。面向本区及周边地区造船业的配套需求,发展船舶动力、船舶电子等船用核心配套件。重点培育发展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基于北斗的海上卫星通信、导航设备、船载娱乐设施、海上智能化救援系统等船舶电子产品和基于物联网传感器和移动网络的自动化海洋监测探测设备。

  (四)大力发展工业软件

  以海天精工、弘讯软件、海天驱动、华和万润、德业变频、诺依克、航艺软件、台塑电子等企业为龙头,做大做强嵌入式软件、工业设计软件,发挥弘讯科技在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等领域的优势和带动效应,重点突破通用型和专用型机床、塑机的数控系统及数控关键技术、高档伺服电机及驱动系统、塑机网络管理系统、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保险箱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等,提高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增强装备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运行维护等过程中的信息动态感知、智能处理与优化控制能力。以云计算、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远程监控与诊断等技术为支撑,拓展研发设计、工程总包、大修维修、系统集成、物流、租赁等服务,促进企业由产品销售向专业化公共服务商转型。

  (五)培育发展大数据和云服务业

  以大数据应用为中心,加强数据挖掘分析、商业智能、多媒体加工、可视化软件等自主技术创新,推动大数据产业链协同发展。在政府、工业、商贸、金融等领域,实施一批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以大数据模式构建面向个人、行业、政府的数据服务平台,大力开发数据资源,实现综合利用,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积极推进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在电子政务、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信用体系、企业服务等方面的试点示范。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智慧政务建设示范试点项目市场化运营主体培育为专业云服务企业。结合企业技术改造计划,加快培育为“机器换人”服务的中小型云工业工程企业。

  (六)提升发展电子商务

  推动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为突破口,引导和支持区内工业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电商平台,建设贝发文具、永发保险箱、申洲纺织服装、成路纸制品等有较大影响力的垂直行业(产品)网站(电商平台)。加快建设有色金属、煤炭、油品、钢材、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

  引入第三方电商平台。遴选一批有影响、有潜力、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培育或引进掌握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3个核心流程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电商解决方案。鼓励企业依托产业园建设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基地(园区),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电商产业园、北仑区电子商务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筑巢引凤,加强和促进第三方电子商务园区(平台)的建设。

  强化电子商务配套能力建设。强化电商企业和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体系的集聚发展,重点搭建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推广铃与物流的双重物流服务平台、中创的无线堆场智能化管理系统、百富物流的电商平台、颐博科技的集装箱场站物流信息系统等项目的应用,实现港口、车队、堆场、物流园区等不同物流节点信息的有效对接和联动共享,发挥集成效益。

  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建立多语种支付体系,开发为多语种同台交易的电商产品,完善跨境电商报关、结汇、退税、统计等管理机制和信用体系;鼓励商贸服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拓展进出口代理业务,在境外设立电子商务配送和服务机构,拓展外贸市场。

  (七)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大力支持以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为核心的制造模式创新,有序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试点,加快工业大数据应用。培育互联网环境下按需制造、社会化协作等新型制造服务模式,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实施“机联网”示范。开展“无操作工人车间”试点建设,以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RFID、工业大数据的应用为切入点,重点支持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检测、能源和排放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远程诊断管理服务等环节物联网应用,形成联网协同、智能管控的制造模式。围绕机电、仪器仪表等传统产品升级,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及测量仪表、传动与执行装置的推广应用。

  推动“厂联网”应用。鼓励企业在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集成、管控衔接、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领域,开展全业务链综合集成应用试点示范,实现生产过程人财物等要素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形成智能制造能力。

  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鼓励B2C电子商务平台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渗透,倡导按需制造、用户参与的定制化生产新模式,引导企业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实现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支持工业云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制造资源供需对接机制,发展按需制造、用户参与的定制化众包生产等新型制造模式。

  (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强化智慧政务建设。加强“智慧政务”云平台的完善及应用推广工作,加快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顺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总体要求,建立以管理社会和服务群众为中心的多层级电子政务体系。加快建设基于云平台的互联互通统一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平台安全保障机制,鼓励部门单位原有非涉密系统迁入到云平台,对于新建非涉密系统要根据规范要求开发统一部署到政务云平台。面向企业和公众提供远程公共服务,实现政府行政审批等服务事项“一站式”网上办理与“全流程”效能监督。通过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公共行政管理从独立办事向协同模式转变,并加强政府与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全地域覆盖、全时空监控、全过程综合管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信息化,构建畅通高效的智慧交通体系。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和推广,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便公众出行、缓解城市拥堵。围绕智慧政务平台建设,加大信息技术在民生服务和保障领域的应用力度,实现应用模式、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突破。重点开展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教育等民生应用工程建设。

  打造网络安全产业。大力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与服务产业。推进网络安全、入侵检测、身份验证、可信计算、数据安全等网络和信息安全产品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发展数据加密、电子认证、网络监测和防御、应急响应、容灾备份、安全测试、风险评估等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培育信息安全研究、咨询、服务的专业企业,提高对信息安全事件的监测、发现、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信息经济发展推进机制

  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负责人、区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北仑区信息经济发展工作推进小组,负责信息经济重大事项、相关部门的协调等;在区经信局设立推进小组办公室,负责落实上级有关政策、编制和组织实施信息经济发展规划及信息经济运行监测的日常工作;强化社会智库、企业智库建设发展,研究信息经济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信息经济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建立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统计监测、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

  (二)创新信息经济发展财政金融支持

  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加强财政资金对信息经济的支持,支持信息经济重点领域科技研发和示范应用,促进信息经济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和结构布局调整;落实各类促进信息经济发展的相应政策,实施有利于信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信息经济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宁波市产业投资基金、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宁波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采用项目资助、成果获奖、投资参股、风险补偿等多种形式健全创业投资体系;完善股权投融资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各类股权投资机构投资信息经济产业。

  (三)加大信息经济人才培育与引进

  加快信息经济专业人才培养。鼓励院校、企业紧密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健全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职业教育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在职人员技能培训,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培养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加大对信息经济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大力引进海内外信息经济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优先引进企业实用人才和紧缺人才。完善人才保障政策,加强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对引进的符合条件的企业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定面积的人才专项房,或提供一定额度的购房补助;完善人才待遇保障体系,实行人才奖励制度,实施政府特殊津贴制度,设立人才奖励专项资金,对作出重点贡献的人才和创新团队进行重奖;健全人才流动和落户制度,促进人才自由、有序流动;建立集签证落户、关系转移、职称评审、医疗保健、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服务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

  (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以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工业软件等领域为重点,加快培育技术先进、竞争优势突出、发展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有效带动区域信息经济快速发展。促进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在土地、资金、水电等资源要素配置以及各类专项评定、税收减免政策享受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龙头企业确立规模化发展优势;促进龙头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有效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推动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和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强化龙头企业研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龙头企业在开放化发展中提升竞争优势,积极推动龙头企业与国内外企业的合资合作发展,从政策和要素方面对龙头企业的开放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持;鼓励企业或行业协会牵头成立产业战略联盟,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交流协作,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五)强化创新创业服务支撑

  完善创业企业孵化服务。着力整合科技创业园、智能装备研发园、数字科技园等现有平台和资源,打造“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产业基地”的创业企业孵化服务链条。依托存量商务楼宇建设创客空间等新型创业创新平台,推动创客、小微企业和创业服务企业入驻,打造“创客”经济产业链。推动现有产业园区二次创业,促进孵化成功企业落地建设,形成若干专业性突出、集聚程度高、企业黏性强的新兴产业发展园区。

  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结合区内产业特征和企业现实需求,加快引进和培育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测认证、设备共享等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业。探索多种投资主体、不同运行模式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方式,聚焦智能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所合作,加快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培育和建成一批国家级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六)营造信息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加强信息经济发展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电台、电视和互联网开展广泛宣传动员。举办政府领导、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家、企业和行业协会人员等不同主体的培训班,总结分析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在创新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对信息经济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

    附件:“十三五”信息经济重大规划项目.docx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