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东县王艳秋夫妇:小小食用菌铺就乡亲幸福路

2020-12-14 18:08:31 来源:人民网 作者:高辉 苏广鑫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王艳秋,1987年出生在克东县第一原种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经过十余年寒窗苦读,2007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陕西省西安邮电学院经济管理系会计学专业,2011年大学毕业,在城市里有了稳定的工作,并组建家庭,生活十分安逸。

  然而,在王艳秋看来,繁华的城市并不是她的归宿,家乡的黑土地才是梦想生根、发芽的土壤。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她和丈夫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放弃收入稳定、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这个想法遭到了亲友的一致反对,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说:“好不容易过上了城市生活,现在要回家务农,大学不是白上了吗?”家人亲友的反对、阻挠,甚至是冷嘲热讽,丝毫没有动摇王艳秋和丈夫的决定。2013年4月,二人毅然辞职,回到了克东县乾丰镇宏升村,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2013年6月,经过多方筹措和积极努力,王艳秋夫妻创办了克东县北辰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当时入社成员只有5户,而且都是他们的亲属。2014年,合作社种植了7万多棒香菇,由于经验不足、不懂技术,引进的菌种出现问题,长出的香菇品质不好、产量低,当年赔了20多万元。

  赔钱赚吆喝的局面,并没有让他们的脚步停下来。为了种好这小蘑菇,他们选品种、学技术、抓管理、跑市场,还专门从长春聘请了食用菌生产的技术人员。那些年间,王艳秋夫妻俩很少睡过整觉,经常半夜看大棚,由于棚室温度冷热不均,感冒成为两人的家常便饭,尤其是到了收获旺季,需要凌晨一两点钟起床采摘,然后骑着电动车到20公里外的县城销售,常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

  在滚雪球似的积累中,终于迎来了经营转机。2017年合作社总收入700万元,纯利润216万元。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60万元,建成了800平方米加工车间、240平方米冷藏库和一条日产速冻蔬菜10吨的加工生产线,同时投资96万元,扩大种植基地。

  “我们又打通了国内销售渠道。”王艳秋介绍,有了销路后,大家对合作社的发展更有信心了,转型发展的脚步也越发坚定。2018年合作社从传统的种植农业向农业产业化转型,随着食用菌速冻加工、腌制加工生产线的建成,合作社初步实现了“种植基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扩大了企业带动范围。

  “食用菌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环节都需要劳动力,并且都是轻体力劳动,老人和轻微残疾人都能参与。过去,附近的村民农闲没事干,现在农闲时也有了稳定的收入。”王艳秋介绍,今年合作社带动长期就业人员达到了50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左右,零散就业人员达到200余人,带动140户实现了脱贫梦。

  目前,合作社建有冷棚52栋、温室大棚12栋,拌料间600平方米、保鲜库200平方米、腌泽池120平方米,制菌车间2000平方米,年加工食用菌产品1500吨,年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入户社员也有20多户了。

  走在自家合作社新铺设的运货轨道上,看着眼前现代化的加工车间和远处一栋栋整齐矗立着的大棚,王艳秋感到非常踏实和满足。“今年是我们返乡创业的第7个年头,一路走来虽然经历过失败坎坷,但看着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富裕,家乡变得越来越好,生活充满幸福感和期待。”王艳秋说。(高辉 苏广鑫)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