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民间宴堂乐

2020-03-03 05:55:22 来源:建宁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建宁民间宴堂乐

宁江炳

宴堂乐是建宁乡村红白喜事、祝诞拜寿时为烘托热闹气氛的打击伴坐唱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文艺,且是由古戏发展演变而来的,尤其是宜黄戏发展而来,因此,其乐器配备和唱腔与建宁宜黄戏相当。在明、清两代,建宁宜黄戏很兴旺,拥有同师同宗的戏社五个,戏台就有七十多座,分布于各乡各镇。但至今,仅有均口镇龙头村的业余剧团保留下来。

旧时,有钱人家做喜事,多请古戏团演出,以图热闹吉利和增加喜庆气氛。而穷人家做喜事请不起戏团演出,但又想增加喜庆气氛,而有同情心的戏团老板,就派出剧团后台演奏者一行人员到做喜事的人家弹唱,俗称“唱宴堂”,这样,既增加了剧团的收入,又受到广大戏剧“票友”的欢迎。一时,“宴堂乐”得到普通流行。就有不少人员外出求师学唱宴堂乐,后来还发展为一种谋生的手艺得以在乡间流传下来。

建宁宴堂乐的曲目多与民俗风情有关。如:

贺寿宴唱:《郭子从拜寿》、《八仙贺寿》。

新婚宴唱:《浪淘沙》、《龙凤配》、《碧玉簪》、《珍珠塔》、《乾坤带》、拜天地时,奏《拜堂曲》。

一般嫁女的人家不请宴堂乐,其宴堂乐是由男方接亲队带宴堂乐的鼓乐班来,其宴堂乐唱的多是:《龙凤配》、《二度梅》、《下南唐》,起轿出门时,奏《哭嫁歌》,路上演奏《十八相送》等传统曲目。

老人过逝送葬时,宴堂乐唱:《怀胎歌》、《念母恩》、《思父曲》等及其它哀乐。

宴堂乐唱腔多用上线调(称二换或二黄)。所用的曲调,一称下江上线(二黄),一称下线(西皮),唱土声腔,道白半官半土。行当配套比较整齐,一般由五至六人组成,具体分工是:鼓手一人,唢呐、上手(京胡)一人,笛子、二胡一人、弹拔一人、锣拔一人,乐队练的是工尺谱,以笛定音,低八度,各拉各调。鼓手是指挥也是主唱者,其他人员既是打击吹奏者,又是分角色唱曲目者。

   演唱宴堂乐的人在建宁民间尊为师傅,受到很高的礼遇。一般在宴席的头天晚上,东家就会请他们去吃开厨席。吃完晚饭,唱宴堂乐的艺人会在大厅一角设一桌,摆开器乐,这时主人会在他们的八仙桌上点香燃烛,并鸣爆以示礼待,并给唱宴堂人每人一包好烟,再按排专人为他们倒茶递烟。唱宴堂乐和台上演戏是一样的套路,一阵开场锣鼓后,引来许多看客,满满地聚集了一大厅,然后主人依据自家的酒宴特性点一个完整的剧目让他演唱,一般要唱两三个小时,然后和厨师们一起吃点心。说是吃点心,实际上是和厨师们吃最好的下酒菜。

正席上午这天,是重头戏,吃过早饭,宴堂乐艺人仍然在大厅一角设一桌,摆开器乐,在桌上点香燃烛、鸣爆,这时主人仍然不忘给鼓乐班每人一包好烟以示慰劳,再依据酒宴的性质点唱选段,因为上午的鼓乐还要兼奏迎宾曲。中午的酒宴上,宴堂乐要唱到上了大块肉来了时,主人到各桌回完礼后,他们方可和其他食客一样吃酒宴。前面说过,嫁女的人家不请鼓乐班唱宴堂乐,由男方接亲队带宴堂乐的班子来,因此,大方的东家,会请两套鼓乐班,一班去女方家唱宴堂乐,一方在自己家里唱宴尝乐兼带迎宾。新婚宴,晚上还要闹洞房,鼓乐班子,还要奏《看新娘》或《新婚曲》,以图热闹或气氛。所有的酒宴结束后,东家均会递上一个不菲的红包作谢礼。

宴堂乐至今仍在均口镇乡村盛行。

(已发表在《三明日报》季风版)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