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文化:首次发现“野生稻”进而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2020-07-03 15:14:58 来源: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扎根南繁基地,却做着与种业技术研究无关的工作,他们从文化的角度在挖掘南繁的财富,传播南繁的声音,让我们走进吕青和她的青年团队。

  吕青:研究员,2013年进入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作,提出南繁文化产业概念,并主持南繁精神文化价值与其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社科项目;同年提出“互联网+南繁产业”的概念,主持“中国南繁科技创新微信平台建设”项目,是最早通过微信平台收集南繁文化和科技资料、宣传服务南繁的留学归国人员。

  在三亚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一次常规例会上,吕青和他的新媒体团队讨论如何让“三亚南繁”这个公众号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使农业从业者与南繁专家的沟通能更加便捷、顺畅。 当她了解到后台运转至今存在反馈比较慢、不能给用户提供一个比较有效的信息等问题时,她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群,把我们这个用户引到一个南繁的用户群里面,然后我们把南繁专家加入到这个群我们就可以有个很好的互动。

  吕青所打造的南繁新媒体平台集合了南繁新闻、科研动态、科技110、农业气象和实践活动等板块,所有内容在手机上用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操作,不但便捷而且人性化。

  南繁基地,这个中国种业的“硅谷”,每天都有一批种业专家在这里忙碌着,这里诞生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甜瓜大王吴明珠、玉米大王李登海、棉花专家郭三堆等许许多多农业专家。吕青所在的三亚市南繁科学研究院是一所从事农业科研与科技推广应用的科研单位,但吕青和她的团队并没有从事种业技术研究,而是在南繁这个科研群体中去挖掘南繁的历史,自己通过近2年的资料整理,将60年的南繁历史分类整理,建造了南繁历史博物馆,方便市民、学生和研究者了解南繁文化。吕青还结合新媒体的手段凝聚南繁人、传播南繁声音,每天在南繁基地拍摄各类照片,把南繁的最新生产状况、种业咨询发到新媒体平台与受众分享,方便当地农业种植业者及时获取相关资讯。

  当地农民反映,有了南繁微信平台以后,可以跟专家建立点对点的直接沟通,专家们可以通过农民兄弟从平台上传过去的照片、图文等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据南繁专家介绍,南繁它很分散,而且人员又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通过互联网或者是微信的形式,把大家的信息集中起来,他们可以反映他们的情况,同时又可以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吕青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我们有60多年的南繁文化历史,这么优秀的中华文化,这么优秀的海南文化,必须要有推广的平台。未来,她的团队将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不断丰富南繁微信平台的内容和文化内涵,让南繁服务更多的群体。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