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祥:精准脱贫“拓荒牛 ”乡村振兴践行者

2020-06-29 07:02:3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黄桂祥,男,汉族,1962年出生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中共党员,现为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副局长。在近20年的时间,他一直惦记曾经养育自己的家乡,秉承“舍小我 成大我”的信念,助人为乐,热心公益,想方设法帮助罗坑镇父老乡亲改变观念、摆脱贫困,探索推动罗坑茶产业化发展,为助推家乡振兴发展殚精竭虑,德泽乡梓,赢得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誉,成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道连心桥。黄桂祥先后荣获“南粤新乡贤”“广东好人”“广东地税十大感动人物”“韶关新乡贤”“韶关好人”等称号,其事迹被韶关市委宣传部等拍摄为《山恩乡情》纪录片。

  精准脱贫的“拓荒牛”

  1998年,黄桂祥从广东省税务局派驻到梅州市丰顺县扶贫,当地的扶贫工作经验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家乡自然条件并不差,但扶贫工作一直落后于其他地方。1999年春节期间,回到乡村的他感受到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渴望,他暗下决心,即使冒风险也应挑起推动父老乡亲摆脱贫困的重任。从当年春开始,他选择林屋村进行试点,栽种易生快长的传统山林作物。然而实践并非一帆风顺。种茶花、种杜仲、种肉桂都先后失败了。虽经三连败的无情挫折,但他并没有气馁。他又通过引荐技术员,指导村民改种易生快长的春桃、板栗和其他果树。3年后便收获成功,全村平均每户增收近万元。

  积累“拓荒”经验教训后,他决心把罗坑镇的劣势变成优势,利用连片的山林发展生态茶叶。几年间,他利用业余时间---白天翻山越岭,晚上查阅地方资料,对罗坑茶历史渊源和种植、生产、销售等方面深入研究,并深入到福建、云南、安微等地了解茶叶市场和发展趋势,结合罗坑茶乡土特产的定位,很快形成了从小到大、持续推进的总体思路。可以说,为了父老乡亲尽快摆脱贫困,他每天都在苦苦思索,为罗坑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乡村振兴的践行者

  黄桂祥说:单靠政府行政手段难以改变山区瑶汉村民贫穷落后的面貌,应利用当地资源禀赋,从产业上引导他们成为脱贫致富的主体,实现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经过多年观察分析,他坚信发展茶叶产业是瑶民(包括部分汉民)走出贫困的最有效出路。

  路子找准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动员瑶汉村民租地种茶,他一户户上门,一家家分析种茶前景,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甚至多次。茶农需要什么,他就帮助解决什么,直到瑶汉村民开锄种茶。茶叶开摘了,他又把自己摸索出来的制茶方式传授给茶农,2005年前后探索出了罗坑特有的“乌龙式红茶”。他热情召唤在珠三角发展的本地年轻人回乡投资办厂。初期为打消顾虑,鼓舞创业者信心,还特意垫出10万元启动新茶企。与此同时,他从政策扶持、夯实基础和产业体系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呼吁地方党政重视发展茶业产业,发出“一叶成魂,奋发传奇”的期许与诺言。

  一是争取政府支持,成立罗坑茶保护开发机构。2010年,在他的推动和联系下,曲江区政府成立了“罗坑茶保护与开发办公室”,由分管副区长负责。他倡导在罗坑镇召开了现场会,并提出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品牌打造、农户参与、产业兴镇、文化传承”的总体思路。指导制定了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纳入“一乡一品”优质农产品发展规划迅速组织实施。

  二是恢复和扩大基地,成立茶叶规范化生产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动员瑶族村民和部分汉民恢复管理原有茶山、茶园,并择优种苗扩大新茶叶基地,很快以近万余亩专业基地稳定了基本茶源。2011年3月,在他直接指导下,首期投资2000万元的“广东雪花岩茶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迅速发挥“龙头”作用,当年即带动了全镇茶叶采摘、加工、销售等系列工作,现已成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中国茶业界的百强企业。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