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聚力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苏州方案

2022-11-09 11:05:00 来源:姑苏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陈雨薇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等法规出台施行,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获批设立,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被授予“国家古城旅游示范区”称号,中张家巷河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古城内第一条恢复的河道……近段时间,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成立十周年“10件大事”评选活动热烈展开,由大众选出的一件件“大事记”,成为苏州古城保护十年实践的生动展示。

古城是苏州最为独特、不可替代的资源,是苏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自1982年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苏州按照整体保护、严格保护的基本原则,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古城的格局、肌理和风貌。特别是2012年10月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正式成立以来,对古城进行统一规划管理,进一步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加快构建起统一的保护体系,更好地保护了优秀历史文化遗存,苏州古城保护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敬畏之心善待历史遗存,延续城市文脉,让现代文明与历史传统相得益彰,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的青春。”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表示,积极保护古城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姑苏人肩负的重任。保护区、姑苏区将全面总结过去10年古城保护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并以此为新起点,开启第二个崭新十年,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进古城保护更新发展,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金字招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

保护优先,矢志不渝赓续江南千年文脉

上月底,保护区、姑苏区“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先行先试项目完成签约,即将全面启动。该工程把传统民居等建筑物、构筑物看作构成古城结构的“基本细胞”,对古城街坊保护对象和历史遗存开展全要素、全覆盖深度普查。去年启动的首批探索性项目,完成了32号等9个街坊、三茅观巷沈宅等8处文保单位信息采集,项目成果实现数字化应用。本次项目选取怡园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区域的18个街坊作为实施区域,相比之前增加了人文历史信息挖掘和其他既有建筑信息排查两项工作内容。

“古城细胞解剖工程”是保护区、姑苏区坚持保护优先、全面保护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苏州古城历时2500多年城址未变,至今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无可复制,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在19.2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范围内,就拥有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106项、文保单位184处,文物单体数量和密度居全国前列。

多年来,保护区、姑苏区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依法保护、整体保护、活态保护古城,积极探索形成古城保护的“姑苏经验”——

坚持规划引领、依法保护。前不久,《保护区、姑苏区古城墙保护实施意见(试行)》正式出台,用33条细则完善城墙管理制度。这些年,保护区、姑苏区相继出台《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等法规及相关配套技术指导,编制5个历史街区和54个街坊控规,古城保护规划和法规体系得以不断健全完善。

坚持顶层设计、整体保护。今年6月18日,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揭牌挂牌,聚焦19.2平方公里历史城区,加快古城资产归集和闲置地块盘活。这些年,保护区、姑苏区探索推进古建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有机结合,相继发布《古建老宅活化利用白皮书》《古建老宅活化利用蓝皮书》,吸引了众多社会力量出资出力,一批古建老宅焕发新生。

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日前,姑苏区环古城河健身步道管理处挂牌运营,环古城河内圈15.5公里的健身步道两侧区域纳入统一管理范围。古城承载着百姓生活,古城保护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些年,保护区、姑苏区在推动古城保护工作过程中,始终关注人在古城中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改善原住民生活环境,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加快完善游客全域旅游基础配套,让生活和工作在古城的人们感受更大变化、得到更多实惠。

编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古城保护提升项目三年行动计划”,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进一步做好古城总体策划,加强小微型古建筑、古树、古桥、古井等制度性保护措施,以古运河为脉、山塘上塘为轴,串联好散落的历史遗存……迈入新发展阶段,保护区、姑苏区以更高标准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让整个古城成为一座博物馆、一个开放式景区。

有机更新,独特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9月19日,保护区、姑苏区与中海发展召开工作对接会,深入探讨竹辉路-新市路沿线资产归集、街巷更新、业态提升、地块运营等合作事项。一个月前,中海发展在姑苏的第一个项目苏州金普顿竹辉酒店开门迎客。项目分为金普顿酒店和竹辉环宇荟商业街区两大部分,凭借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园林式设计和高端集聚的多元业态,一举成为古城新晋潮流打卡地。

古城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曾经,为了守护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资源,苏州古城大范围“退二进三”,不少优质企业因空间受限而外迁。如今,保护区、姑苏区抓住苏州列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契机,统筹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让古城“十年如一日”悉心呵护的古建老宅等,释放出独一无二的创新创业新空间,切实把古城独特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姑苏区32号街坊内的曹沧州祠,建于清末民初,此前因年久失修一直没能开发利用。两年前,姑苏区以32号街坊为试点,探索成片保护更新路径,对曹沧州祠进行保护修缮,并根据其历史文化属性招引本土中医药企业入驻。经过前期洽谈和比选,中华老字号雷允上与老宅“牵手”结缘。雷允上进驻后,将中医“前店后坊”传统格局重现,并增设非遗体验项目、制药技艺传承基地,闲置老宅变身兼具展览展示、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功能的全新空间。

近两年,姑苏区一个个古老空间“敞开大门”,成为古城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今年举办的第十四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姑苏区分会场活动上,百易晟、汇川技术等7处古建老宅活化招商项目现场交接宅邸“金钥匙”。地处姑苏区平江街道菉葭巷54、56号、悬桥巷59号的潘宅是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眼下,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有限责任公司与张家港市金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宁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正携手以潘宅为主要载体,打造极具古城特色风韵的“姑苏·金城颐和”精品酒店。

省级重大项目来了。作为北京华贸中心的“升级版”,苏州华贸中心一举选中古城核心地。眼下,苏州华贸中心国际化公寓已落成,丽思卡尔顿酒店、万豪行政公寓、园林式商业街区等将于明年整体投入运营,致力于为古城打造世界级的时尚中心、商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由文徵明和仇英两位明代画师联手设计的紫芝园,曾是苏州文人雅士的风雅梦境,后毁于一场大火。苏州华贸中心项目在原址不远处复刻落成紫芝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与青睐。

新城也发展起来了。姑苏区金阊新城朱家湾街和虎池路交叉口,苏州市首块M0用地项目——联东U谷数字科技产业园火热建设中,已签下秋洋智慧、伟泰克等一批入驻企业。平江新城的拉瓦锡谷众创社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公示,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沧浪新城以文创产业园为抓手,推动一批工业遗存“老瓶装新酒”,打造多处特色产业园,累计引进动漫、文创、体育等企业近500家。

设置载体准入门槛,最大限度地为古建老宅匹配优质企业;编制“载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安和锦、蓝园、国资M+等品牌矩阵,完成12个产业园、楼宇提档升级;推进人才公寓落地,探索设立人才会客厅、院士小院等,建设平江SOHO文化创意高品质人才社区……眼下,保护区、姑苏区以更大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将古城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支撑,古城焕发出更大生机与活力。

以人为本,共建共享“苏式生活典范”

15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66家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助餐、助医、助浴等家门口一站式养老服务;19家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提供“菜单式”上门服务……9月29日,保护区、姑苏区发布《幸福养老在姑苏》口袋书、“15分钟养老服务圈”热力图,全面梳理汇总区内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机构等资源,成为古城“老”朋友的“养老地图”“幸福指南”,也成为保护区、姑苏区十年砥砺构筑“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成果展示。

古城不仅承载着苏州历史文化的脉络根基,更是居民、游客的生活地、目的地。保护区、姑苏区紧盯民生需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注重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想方设法让古城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让古城人拥有更多幸福感和满意度,让高品质的“苏式生活”成为古城最亮丽底色。

优化人居环境,展现舒心空间。这些年来,保护区、姑苏区紧盯环境提升与优化,压茬推进背街小巷整治、违法建筑拆除、户外广告规范等专项行动,扮靓苏州城市“会客厅”;积极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画龙点睛”式植入最具苏式内涵的景观小品,“情景交融”式建设口袋公园、道路绿化和景观提升工程,“全域全线”式整治生态环境。持续塑造体现高颜值、洋溢文化味的“城市表情”,让保护区、姑苏区更有温度、更富韵味。

深化文旅融合,彰显人文底色。保护区、姑苏区坚持“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思路,对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推进古城全域旅游建设,系统恢复历史河道水网,更好展现“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古城风貌,中张家巷河成功在原址恢复流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护区、姑苏区立足自身历史文化底蕴,成立苏州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推出“姑苏·大家说”系列讲座,《戤壁听书》入围国家“群星奖”决赛,《浮生六记》园林版5.0开演,让主客拥有更多文化获得感。

心系社情民意,办好为民实事。保护区、姑苏区自去年开始探索“社情民意联系日”长效机制,每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包括姑苏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在内的机关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下沉全区169个社区“现场办公”,在“最后一米”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至此,保护区、姑苏区已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连续举办14期,累计接待群众9578名,收集问题诉求6349件,听取意见建议3914件,从家门口的晾衣架到老旧小区改造建议、古城公共交通运行,9200多件老百姓烦心事、关心事被化解解决,尽显为民情怀。

过去十年,保护区、姑苏区弘扬“主动担当、奋勇争先、高效务实”精神,持续推动古城保护更新开辟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新动能,城市建设管理焕发新面貌,增进民生福祉彰显新作为。崭新十年,保护区、姑苏区从精心谋划“2023-2025三年系列行动计划”切入,努力让苏州古城成为世界一流的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文化”的强大内核、“诗与当下”兼具的人间天堂,真正成为“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魅力名城。

  摘自2022年10月12日《新华日报》 记者 陈雨薇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