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麒麟镇:扶贫路上故事多

2020-12-09 08:00:00 来源:枞阳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脱贫攻坚战越是在攻坚拔寨的紧要关头,最后困难越大,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帮扶责任人走进贫困村和贫困户,那是一种责任和承诺,而这些帮扶力量各显其能的时候,枞阳县麒麟镇党委政府深感肩上担子的分量,随着一次又一次走访入户,一个又一个项目落地,一件又一件难事解决,汇集各方力量、用足各项政策、想尽一切办法,确保每个贫困村、贫困家庭脱贫,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的脱贫故事,在麒麟大地传颂开来。

  产业——筑牢扶贫大底盘

  产业发展如何?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标志,而产业的带动,又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一环。针对镇域实际,该镇立足各村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巩固花卉苗木、粮油、畜禽等传统种植、养殖业,培育茶叶、李子、无花果等特色产业,大力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引导能人回乡带头发展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麒麟村詹勇在他自己创办的枞阳县绿洲苗木花卉合作社培育出高端景观美化型苗木,获取多项发明专利。他平时志愿担当公益使者,捐资助学助困,十几年如一日救助素不相识的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他执着于扶危济困的德善事业,带动9个贫困户家庭脱贫致富。“由于景观美化型苗木生长周期长,全年需要多次进行修剪、防冻处理、施肥、嫁接换种、除草、防病虫害、浇灌等,季节性用工极大,我们优先考虑周边村的贫困劳动力,采用按天结算的方法,最忙时每天的务工人员达到30余人。在我的苗木基地里务工的贫困户9人,他们的务工收入每年都在万元以上。”詹勇说。据了解,为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该镇每个村都成立至少一个合作社,通过“村社合一”方式,实行组织领导、经营管理、利益分配“三合一”,进一步增强村支两委的组织功能,整合和发挥项目资金效益,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和加工业,吸收贫困户在合作社就业,增加收入。

  “我们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合作社+支部+贫困户扶贫模式,将贫困户吸附到合作社、链接到产业链上,让他们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基地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务工挣薪金,盘活土地等资源入股分现金,让合作社强起来,农民富起来,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岱鳌村驻村第一书记崔光庆说。

  抱团——拓宽群众增收路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面对答题,唯有用非常之力,施非常之策。这份力,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无论扶贫方法千姿百态,但目标一致。金融帮扶,是扶贫方法的一种。麒麟镇金融扶贫采取“抱团”发展的模式,以“一自三合”的方法拓宽了贫困群众渠道的增收之路。说起“抱团”发展的思路,岱鳌村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产业扶贫工程,激活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推行“党总支(党员示范户)+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进而带动贫困户全面脱贫致富。该村党总支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帮助安徽大鹏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申报农业部南方牧草项目,从事黄肉牛养殖。公司法人陆大鹏发挥党员引领作用,流转村集体1580余亩养殖山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山区周边农户和贫困户发展“黄牛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和饲草种植综合立体循环经济生态农业”。贫困户不仅可以通过饲养黄牛增加收入,同时还能以贷款入股的方式获利。该基地吸纳了13户贫困户就业。据测算,一户饲养一头大别山黄牛,一年时间可获纯利2000元。13户贫困户2017年每户贷款4万元入股52万元,按6%每年每户光分红受益就达2400元,岱鳌村也最大限度激活山场沉睡资源,让资源变资产。

  “为了从根本上保障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抱团发展不仅使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而且还安排贫困劳动力到合作社务工,提高了脱贫质量,巩固了脱贫成果。”该镇分管扶贫工作负责人姚文禄说。

  技术——提升群众获得感

  该镇本着扶贫中“输血”不如“造血”的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贫困家庭给项目、送技术,走出了一条技术扶贫的新路子。现年50多岁的余传圣妻子患尿毒症多年,于2014年成为岱鳌村的建档贫困户。为了摆脱家庭的经济困境,2015年,余传圣开始尝试养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枞阳媒鸭。2017年4月,岱鳌村新的驻村扶贫工作队成立,市农委崔光庆任队长(第一书记)。了解到余传圣家庭情况后,崔光庆利用在市农委工作的优势,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对其进行精准帮扶。今年,在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余传圣获得了农业项目补贴7.5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饲养了1万余只媒鸭,年纯收入达到10万余元,不仅自己脱去了贫困户帽子,还带动了2个贫困户就业。余传圣说:“现在,爱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家里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条件得到了改善,这一切都得益于党的扶贫好政策,离不开驻村扶贫队的帮助。结合当地土地、山场等独特资源,近两年,岱鳌村成立了白茶种植农民合作社,通过投入贫困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驻村扶贫工作队项目资金、资产收益扶贫资金以及吸纳32户贫困户贷款入股、10户贫困户垫资入股的方式,投资500万元,开发村集体山场进行白茶种植,采取租赁承包的方式进行运作。目前已种植白茶550亩。白茶种植项目的开发,不仅让入股贫困户享受了红利,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也让20余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同时,白茶种植基地承包租金收入,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目前该村已形成了白茶种植以及黄牛、媒鸭、龙虾养殖4个特色产业,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为百姓办事、解决问题有了资金支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该村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道路村组通、户户通,有效提升了村民的交通条件。完成了文化广场及部分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村居环境面貌大幅改善。通过村部建设,新建标准化公共服务中心、党建活动中心和就业扶贫驿站,配置了比较完善的公共就业硬件设施,村民办事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户户有增收项目,村村有带贫基地,镇里有龙头企业,整个脱贫攻坚工作‘点’上开花,‘面’上结果,这些扶贫中的故事,每一个都很感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