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2020-05-20 19:06:34 来源:潍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郑板桥(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清潍县知府,“扬州八怪”之一,江苏兴化人。

  郑板桥出身于贫寒的书香门第。应科举为清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1742年(乾隆七年)春,任范县知县。1746年(乾隆十一年),调潍县知县。是岁,潍县大旱,翌年不已。大批灾民外逃,流离失所。“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板桥面对灾情,写下了《逃荒行》等极富人民性的诗篇,记录了灾情的真实情况。他果断地采取赈灾措施:一面先行开仓赈贷,令百姓具券借粮;一面呈报批示,对积粟之家,不分绅商,尽行封存,责其平粜。1748年(乾隆十三年),藉修筑城墙,疏浚城河,以工代赈,召集远近灾民就食赴工,广设粥场,供给老幼残疾居民,并派员监督执行,把成千累万的灾民从死亡的边缘上拯救过来。板桥曾书赠山东包巡抚一幅墨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讥讽某些高管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板桥的作为激怒了大吏,触犯了绅商巨贾的利益,于是他们串通一气,诬告板桥擅自开仓振粮、贪污公款,于1753年(乾隆十八年)春被罢官。

  板桥在职期间,很注意发现和培养人才。有次夜访,闻屋中有琅琅读书声达于户外,得知是学生韩梦周在夜读。韩家素贫,却能发奋读书,板桥用自己的薪俸帮助他,使之安心读书,后考中进士,官来安县,有政绩,后为理学名儒。还有一个穷学生韩镐,天资颇高,当时县考每居榜首,板桥亦多方资助,并书对联相赠:“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含义幽深,被人们作为艺术创作原则传诵至今。在潍居官7年,案无留牍,邑无怨民。离潍时,除书籍外,“一肩行李,两袖清风”。百姓为他建祠祭祀。

  返回故乡兴化不久,到扬州以卖画为生。其诗书画皆有成就,号称“三绝”。尤善兰花、墨竹、怪石,秀丽苍劲;诗文讲究真情,傲放慷慨;书法则揉隶楷行草而为一,自号“六分半书”。国画大师徐悲鸿深加赞许:“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章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与书画,不但相见高致,而且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他与金农、黄慎、汪士慎、李云膺等为友,皆能书画,被称为“扬州八怪”。

  1765年(乾隆三十年)12月12日病逝,终年73岁。著有《板桥文集》《板桥家书》等。

  他的书画作品,留潍颇丰;石刻拓片行销海内外,经久不衰。潍坊市博物馆内设立了“郑板桥展室”。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