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老腔吼起来 肉夹馍吃起来 鸭片汤喝起来

2020-10-30 08:00:00 来源:潼关县人民政府 作者:华山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10月29日下午,“匠心•传承”渭南非遗文化直播周活动第四场潼关专场,邀请潼关县文旅局副局长吴宏伟、渭南师范学院教授、潼关县文化顾问梁建邦走进直播间,畅谈黄河文化、潼关旅游和非遗发展传承。

潼关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历史文化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目前潼关共有非遗项目19项,其中潼关古战船、南街背芯子、五虎张踩高跷等6项为省级非遗项目,二肖湾面酱、潼关黄河船工号子、潼关背花锣等13项为市级非遗项目。还挖掘整理了县级非遗线索600余条,其中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项目等,征集实物100余件。列入各级各类代表性传承人70人,其中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45人。

黄河老腔艺人表演

古老的声腔、慷慨激昂的演唱、卖力带劲的表演,黄河老腔艺人此刻正在黄河古渡口演奏新创作的《黄河谣》,精彩的演绎让人听觉、视觉得到双重享受。

老腔发萌于西汉兴于明末清初,起源于今潼关古城西黄、渭、洛河交汇处的公庄和华阴双泉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艺人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渭南师范学院教授、潼关县文化顾问梁建邦介绍,潼关黄河老腔与华阴老腔同宗同源,一脉相承。自古归属分分合合,但老腔艺人们经常搭班演出,感情血浓于水,老腔皮影常年活跃在潼关、华阴、大荔、山西芮城一带。

外场记者维佳采访 “黄河老腔”艺术团团长陈孝宽

2000年后在潼关县文化局的支持下,公庄村村委会主任陈孝宽等人,重新组织散落在民间的老腔艺人,购置乐具、乐器、重新恢复排练,登上舞台使潼关濒于失传的民间艺术瑰宝获得新生,并起名“黄河老腔”艺术团。

黄河老腔原有的表演形式是皮影表演,乐队后台伴奏,演唱即以皮影形式进行演出的板腔体戏曲剧种,2000年后,特别是老腔参加话剧“白鹿塬”演出后艺人们走出了后台,手执各种乐器边奏边唱老腔唱段和新编的老腔节目,原汁原味,野性十足,“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让人们耳目一新。

吃肉夹馍,喝鸭片汤,这就是潼关的标准套餐。潼关肉夹馍制作模式为:卤肉、和面、打饼和夹肉四道工序,要求操作者技艺高超,手工技术独特,堪称潼关一绝。馍酥肉香,韵味深长,肥肉不腻,瘦肉不柴,经济实惠深受群众欢迎。

潼关融媒体中心记者带你了解潼关肉夹馍制作过程

潼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潼关县文旅局副局长吴宏伟表示,近年来,潼关县高度重视,在人力、财力、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下一步还将走出去、引进来,加大非遗传承人培养,进一步努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一步挖掘、整理和打造,把资源变为资本,资本变为产品,达到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目的。

梁建邦说,“非遗项目在挖掘、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还要再提升再变化再发展,要与现代社会生活元素相融入、使其更具活力。”

(网络编辑:杜玉斌)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