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应急管理局在主题教育中聚焦主责主业凸显基层服务

2019-12-23 08:00:00 来源:乐清市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应急特色”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乐清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从实处着手,找准主题教育与应急管理工作的结合点,着力凸显“应急特色”,推动主题教育落细落实。该局推出的“百千万”教育工程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中国网、今日头条、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

一、直面困难,主动担责“有态度”。机构改革完成后,该局迅速完成责任承接、即刻进入战斗状态,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一是把防灾救灾作为主题教育开展的“主抓手”。主题教育期间,该市针对9号台风“利奇马”正面袭击实际,切实做好自然灾害应急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统一发布综合预警和灾情信息、减灾能力的调查评估等工作。二是把重大节庆安全生产作为主题教育开展的“主战场”。该局应急干部发挥应急精神,突出做好重大节庆相关工作。10月2日刚从抗台一线撤下的同志又扑到安全生产工作上去,国庆不休假,分组对全市小微企业开展危化品使用深度排查,检查企业107家,发现隐患163条,当即整改94条,责令限期整改39家,停产整改4家。三是把安全教育作为主题教育开展的“主阵地”。成立防灾减灾讲师团,在全市范围内线上线下开展双“百千万”教育工程,即线下开展防灾减灾“百场”七进宣传活动、“千场”村居、社区、企业专题党会、“万名”师生专题班会课;线上开展防灾减灾“百场”双微线上微课堂、“千名”机关干部网络学堂专题课、“十万名”企业人员远程教育专题课。通过该活动,提升全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真正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聚焦民生,为民服务“有温度”。该局从应急管理职能出发,持续推进“三服务”“三助三红”专项活动,做深做实基层服务工作。一是建好群众应急避灾“容身地”。坚持把落实“民生实事”项目作为主题教育开展的主要抓手,全速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通过样板引路、资源融合、长效管理等举措,率温州之先完成112个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任务。二是打通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有机结合调查研究、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环节,针对“乐清市应急管理总协调机制”建立,由常务副市长叶伟琼牵头,开展专题调研,建立市应急管理局总协调,综合队伍与专业力量互补、乡镇与部门分工合作、军警与地方协同、社会力量有力补充的应急救援体系。截至目前,共建立市镇村三级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523支,登记在册救援人员达1万人,投入130万用于救援人员人身意外伤害险。三是实现行政审批服务“零次跑”。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对于本单位涉及的23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办理事项网办率100%、即办率78%、零跑率100%,承诺时限压缩比96%,材料电子化比100%,掌上办事率100%,通办率94%,最多跑一次率达100%。

三、问需于企,服务企业“有力度”。深化“万民干部进万企”行动,全局党员干部累计开展企业走访1000多家次,针对企业反映突出的人性化执法、安全生产培训考核等问题,创新方式予以落实。一是实行“预告制”执法。树立“执法即是服务”理念,通过提前告知行政执法内容、完善《服务指导意见书》、转变《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强硬执法的模式,帮助企业自主整改和消除隐患。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制定出台安全生产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共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4项,开展执法预告248次。二是推进“分类式”服务。开发企业风险管控服务系统,对全市企业按风险等级进行细分,实现科学、精准、严格、高效服务。截至目前,共有7334家工贸企业完成较大危险因素辨识、2247家企业按风险等级纳入综合监管系统实施分类监管。三是改变模式,凸显“数字化”应用。运用“互联网+”思维,率先在全省自主研发安全生产监管手机微信考核系统,推行“移动式”发证新模式,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一次不用跑”。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