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沙依巴克区行政区划

2010-10-27 11:02:28 来源:行政区划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沙依巴克区位于市区河滩路以西。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33.6万,有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蒙古等38民族,其中汉族占98%,辖9个街道:炉院街街道、长江路街道、和田街街道、扬子江路街道、友好南路街道、友好北路街道、八一街道、西山街道、雅玛里克山街道。
  院街街道 1964年从碾子沟街道析设炉院街街道,1969年改名为炉院街街道革命委员会,1983年复改街道。位于沙依巴克区南部,以辖区主要干道炉院街命名。面积32.6平方千米,人口3.2万,其中汉族占98%,辖仓房沟、长征新村、炉院东、炉院街、炉院西、棉花街6个居委会和21个家委会。
  长江路街道 位于市区西南部。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2.6万,有汉、维吾尔、回等民族,其中汉族占80%,辖长江北路、长江南路第一、二、经一路第一、第二、经二路第一、第二、新兴巷、牛奶巷、碾子沟第一、第二11个居委会和14个家委会。1957年始建碾子沟街道,1960年改为长江公社,1966年改设长江路街道。
  和田街街道 1957年成立和田街街道。位于沙依巴克区东南部。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人,辖和田一街第一、第二、钱塘江、黄河路、和田东二街第一、第二、五一路、西街8个居委会。
  扬子江路街道 位于沙依巴克区西北部。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3.2万,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等民族,其中汉族占73.9%,辖扬子江路、黑龙江路、公园北街、西大桥、被服厂5个居委会。1957年成立扬子江路街道,1960年后更名为红十月公社、红十月街道,1984年恢复现名。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有蜘蛛山一座。
  友好南路街道 位于沙依巴克区西北部。面积1.9平方千米,人口2.7万,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俄罗斯、蒙古等民族,其中汉族占72.6%,辖友好南路第一、第二、第三、西北路第一、第二、第三、河滩北路7个居委会及13个家委会。1957年建立阿合买提江街道,1969年更名为反修路街道革命委员会,1980年称友好路街道,1985年初划分为友好南、北路两个街道。
  友好北路街道 1985年成立友好北路街道。位于沙依巴克区东北部。面积2.1平方千米,人口2.49万,有汉、维吾尔、回、蒙古等民族,其中汉族占92%,辖区友好路、克拉玛依东、西路、新路、巴州路、北艺公园街、生化巷、农机巷等路、街、巷纵横交错。辖友好新村第一、第二、第三、克拉玛依东路第二、第三和友谊6个居委会。
  八一街道 位于区境西北部。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6.9万,有汉、维吾尔、回等民族,其中汉族占78.7%。1960年成立八一公社,1962年设八一街道。辖阿勒泰路小区、博物馆楼区第一、第二、克拉玛依西路、老满城、平顶山、头宫、西虹路第一、第二9个居委会。和平渠从南向北流经辖区。古迹有红庙子。
  西山街道 1984年成立西山街道。位于市区最西端,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3万,有汉、维吾尔、回、哈萨克等民族,其中汉族占80%,辖2个居委会(按序数命名)。
  雅玛里克山街道 1988年成立雅玛里克山街道。位于市区南部。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2.66万,有汉、维吾尔、回等民族,辖铁东一、二、三、四、铁西一、二、三、古丽斯坦、光明村、冷库山村、宝山路、南梁坡一、二13个居委会和3个家委会。地形南高北低,沿雅玛里克山东麓呈不规则的条状形。312国道自南向北再向西围绕本街区而过。境内设有火车南站。境内有雅玛里克山一座,民间谓之“妖魔山”,“妖魔山戴帽”(即山顶起雾,看不清山顶景物)必有雨。
(本页根据《中国政区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资料)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