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当涂:强村富民共进 集体群众双赢

2022-02-23 14:39:43 来源:人民网 作者:吴黎明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在不久前召开的安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公布了两项排名:2021年度,安徽省当涂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292元,连续居全省县级第一;当涂县115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95.11万元,位居全省涉农县(市、区)第一。

  强村富民共进,集体群众双赢。这是一份乡村振兴的靓丽答卷。新春伊始,来到该县乌溪镇七房村釆访,解剖麻雀,寻求答案。

  正月里来卖蟹苗,七房村人忙春收。走进“中华蟹苗第一村”七房村,蜿蜒的村道上来买蟹苗的客户络绎不绝,拇指甲大小的蟹苗很快就变成了真金白银。

  “正月十五之前,蟹苗就被订购一空了,还早早地打来了定金。”从蟹苗养殖大户周先锋的笑声中,可以感受到2022年的蟹苗又卖出了好价钱。

  高兴的显然不是周先锋一人,村党总支书记葛爱红说,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蟹苗,养殖规模达2900亩,年产蟹苗7000万只,亩均效益8000元。还辐射带动周边蟹苗养殖面积近20000亩。

  “房前屋后一口塘,三年盖栋小洋房。”这句顺口溜在七房村一传就是20多年,背后是蟹苗养殖业的经久不衰,更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

  “一开始蟹农各自发展、单打独斗,甚至在销售市场上相互压价、恶性竞争。”周先锋坦言,后来,村里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生产经营上实行“六统一”,蟹苗养殖业才蒸蒸日上。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就是用经济纽带把千家万户联结起来,迈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葛爱红说,当涂是安徽省养蟹第一县,那是成品蟹。七房村养的是蟹苗,目标客户是成品蟹养殖户。独特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村级集体发展方向。

  村集体成立慧泽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盘活水面、闲置的老村部等村集体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在不改变项目资金用途的前提下,将2017年中央扶持村集体经济的100万元建设垂钓中心的资产,转变为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股金,实现“资金变股金”;鼓励引导112户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入股七房蟹苗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获得土地固定保底收益600元每亩,年底利润分红100-200元每亩,实现“村民变股东”。

  全村蟹苗产业实行“六统一”。通过统一采购种苗、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品牌推广、统一订单销售六个统一,实现了“两降两增”——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降低、销售收入和养殖信心增加。在服务、购销过程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统一低价采购生产资料,平价销售给养殖户,统购统销养殖户滞销的蟹苗,获得一定经营收益,实现了村民致富和集体增收的双赢。

  与此同时,积极延伸拓展蟹苗培育上下游产业链,渔具加工、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垂钓中心、农家餐饮等相关产业逐步发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渠道不断拓展,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17.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万元。

  “七房村的实践证明,强村富民共进,发展才可持续;集体群众双赢,乡村才能振兴。”当涂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自2019年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该县以消薄培强扶优为目标,大力实施“五抓一增强”工程,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该县围绕“1234”年度目标任务,即实现全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量突破1亿元;实施培强村提质、扶优村提档两项工程;重点推广抱团发展、结对共建、整镇提升三种发展模式;打造环大公圩特色种养、环大青山农旅融合、江心花岛文旅融合、沿314省道城乡融合等四条优质示范带。

  据了解,该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类型呈现多元发展态势,在过去以“资源开发型”为主的发展模式上,大力实施了一批“资产盘活型”“产业发展型”“服务经济型”“投资入股型”的经济发展项目。2021年底“资源开发型”收入在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中的占比,由2019年底的94.44%下降到84.5%。经营模式也呈现多样化,股份合作、抱团发展、自主经营等都有所尝试。(吴黎明)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