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八角鼓:曲牌优美 雅俗共赏

2017-10-21 13:18:35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杨秀英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八角鼓是独具地域特色、光彩夺目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别致,曲牌优美,易学易懂,雅俗共赏,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八角鼓是盛行于清代的一种曲艺曲种,以演唱者所用的击节乐器八角鼓而得名。其起源传说不一,始见于清康熙年,李声振《百戏竹鼓词》中记载:“八角鼓,形八角,手击之以节歌,都门有之。”《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内蒙古自治区卷》的序言记载,内蒙古满族八角鼓老人:“八角鼓原是满族在关外牧居时的民间艺术。”又说:“八角鼓原系一种坐腔岔曲形式。”形成于清康熙、乾隆时期。

  沧县八角鼓的基本特点是:演员围坐在一起,边弹边唱,先唱者先咳一声,然后起鼓子头,开始演唱,可坐唱也可站起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一个段的人物一般2至3人,剧中人物也有坐唱的演员分担,很受百姓的喜爱。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八角鼓的发展空间已很小,由于以前我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不足,一些文字及有关资料不足,艺人年事已高,沧县仅存老艺人3人,并未教徒。沧县八角鼓将面临失传。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