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木板大鼓

2019-03-29 11:11:44 来源:沧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沧州木板大鼓的孕育、诞后,上限可推至明中、后期,至迟到清初。它产生于社会下层。《沧县志》载:“富家豢瞽”、“江湖大鼓风行一时”、“一般贩夫农民最为欢迎,下里巴人古今同慨。”沧州木板大鼓源于民歌,并借鉴杂曲及地方戏,“其声调顿挫淋漓,足表燕赵感慨悲歌之声”。一些零星的史籍资料记载,在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沧州木板大鼓在冀中农村已广为流行。

 

         因为大鼓的尾腔多用背宫腔及顿间,听众俗称“憋死牛”。在黄骅沿海(旧时为沧县域)一带,人们把沧州木板叫做“北口”。新中国成立后,在城市演出张贴海报、曲艺汇演报幕时,都需要用专用名,因大鼓发祥于沧州,故称之为沧州木板大鼓或沧县木板大鼓。

 

        1949年前,沧州木板大鼓表演除广泛活动在沧县各村镇外,已活跃于天津直到东北地区,在山东北半部德州、惠民一带拥有一批听众。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党的文艺路线的贯彻落实,活动范围逐渐拓宽。南运河两岸,东光、南皮、青县、黄骅、盐山、孟村、乐陵、无棣、庆云、阳信、海兴、惠民、津郊各县都有足迹。东北各省、黄河沿岸也有听众。

 

       2006年,木板大鼓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