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一个正在崛起的文化村

2013-09-06 11:49:04 来源:上党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长治城南15公里,长晋二级路边,有一个村叫柳林。历史上,柳林的文化厚重而深远。
    潺潺细流于柳林村东的黎水上游,便是令上党人自豪的羊头岭。《竹书纪年》载:“炎帝初国伊,又国耆,合称又曰伊耆氏。”伊,即今河南洛阳一带。耆,《尚书传》解释说:“耆即黎也。”《后汉志》以为黎在今长治县西南一带。《潞安府志·纪五》认定耆就在今长治县羊头岭。这样推究下来,柳林便是炎帝在上党第一栖息地的后花园。可以想见,炎帝在羊头岭“尝百草,制耒耜 ,教民稼穑”的同时,生存文明悄悄地在柳林扎根,并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后来,炎帝南移了。要么是炎帝壮志未酬情末了,要么是黎河水浅不养“鱼”。
    炎帝南移若干年后,柳林热闹起来,逐渐由村发展为镇。所谓镇就是“镇守一方”的意思。建镇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庵宫寺院齐全;二是交通便利;三是经济繁荣。当时柳林镇有大小庙宇二十多座,村东有官道连接潞州与泽州,村中有一条后道绕五龙宫通往长子。与鲍店药材会、萌城铁货会、长治破烂会齐名的柳林骡马大会,则表明当时柳林镇的物流业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规模和程度。
    农历九月十七的柳林骡马大会原名五龙宫小香火会,因柳林村中修着一座五龙宫而得名。到了清光绪年间,长子县张店村的陈姓商贾,因在河北、山东交界的一个村庄恋着一个戏班而耽误了回程。夜里梦见一老翁给他点拔说:“要看好戏,到上党柳林。”醒来后他发现床头放着一个写有“金龙四大王”五字的牌位。于是便急忙赶到柳林,正值柳林唱戏,他便把牌位摆在台前香案上,香案上顿时出现一条尺余长的小金龙。此事惊动了村民和知县,人们纷纷解囊捐款装塑金像。从此,柳林由原来的小香火会变成了大王庙盛会。
    传说归传说。其实柳林骡马大会是在清末民初才兴盛起来的。据村里82岁的老人崔天瑞介绍,柳林骡马大会有三个特点:一是会期长,绵延一个多月不收场。二是交易量大,最多达十多群骡马,每群50—80匹。三是唱的是官戏,即周围有戏班子,官府一句话抓过来,管饭不包银。值得一提的是不但官府抓戏,而且民间也“抓戏”。庙会上锦货棚老板们传钱唱戏,铁货铺的老板唯恐落后掉身份,也要唱戏,甚至唱对台戏。由于没有提前预定,戏价较正常台口要高1—2倍,所以也叫抓戏。柳林骡马大会上,可谓好戏一台接一台,最多能唱半个多月。随着社会的发展,骡马大会也因历史的原因失去往日的内涵,赋予物资交流、文化下乡、民间文艺展示等新内容。
    细究下去,柳林骡马大会不但解决了一个农耕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一个交通问题,也因骡马驮的发达,柳林镇又衍生为长治潞麻的发源地之一。
    “麻”自古以来就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相传潞麻为炎帝发现,并“织麻为布”。地处羊头岭下的柳林,地平水浅,种植潞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潞商的历史中,潞麻是长治人的骄傲。“潞麻”是长治的特产,种植亩数每年都在10万亩以上,年产优质麻皮上万吨。其中又以“柳林麻”为代表。据《山西工商志》载:柳林以其所产麻皮长、白、薄、品质优异而闻名三晋。
    如今柳林人回忆起柳林麻来仍然余味难尽,他们能告诉你,当年的种麻、泡麻、沤麻、剥麻有多么辛苦,而成片成片的麻长到3米多高,简直像一座绿色城墙时的景象是何等壮观,麻农们的心情是何等喜悦,一切都像是在昨日。
    柳林麻消失了,和它传统制成品失掉市场有关,也和种麻效益比不上大棚菜效益有关,还和种麻过程复杂辛苦有关。但仅仅因为这些,就轻易放弃一种优质农产品——当前高价难求的农产品——则是缺少历史智慧的,好在柳林人弃种二十多年后,望“沼泽”兴叹,开始研究柳林麻——“纤维之王”的明天。
    如今,在柳林冯家大院的残垣断壁中,我们仍能触摸到当时柳林镇的支柱产生——“柳林锁”的辉煌。当时,柳林冶炼制造业很兴旺:一是规模大,村中有上百盘红炉,父子炉、兄弟炉、合伙炉比比皆是,每天铁锤撞击的叮 当声不绝于耳。二是产量高,每天大约生产上千把“柳林锁”。三是销路广,“柳林锁”远销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有“日产千把锁,远销千里阔”之说,当时围绕“柳林锁”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为迎接来往客商,便于停车留宿,柳林开了两个车马大店。外地客商和本地铁匠在把“柳林锁”销出去的同时,又把外地的生产、生活用品拉回来互通有无。于是柳林无形中形成了一个集贸市场。以眼光庙小广场为中心的单日一集,品种全,流量大,十分红火,且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骡马大会、柳林麻和柳林锁的兴盛使柳林名声在外,也使外人垂青起柳林来。
    北宋时期,汴京的大文豪欧阳修来长治,听说柳林风景独特,还专门来到柳林。踏上村东的一条青石官道,站在黎水桥上,这位江西老表有感而发,咏出《潞州城南柳林二首》 。
一路黄沙白日寒,
柳林秋色送征鞍;
更堪昨日西风落,
霜叶烟条太已残。
野路篱花放蕊新,
古墩残柳阅黄尘;
叶稀风起逢摇落,
犹挽长条赠远人。
    尽管欧阳修咏的是深秋的萧瑟,但柳林却因此沾上大文豪的灵迹,堂而皇之进入中国古典文学的丛林之中,借老祖宗的名气而厚重起来。
    一百多年前,荷兰传教士好奇地踏进柳林这片土地,在村中建起长治城南第一座天主教堂。当那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异国人走在街上时,刚从庙宇里烧完香、磕过头的柳林人眼前一亮的不是信仰,而是西方的文化,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憧憬和向往。
    好在历史记忆中的柳林并不排斥外来文化,也能宽容异类文明,也因此使得柳林有别于长治县的任何一个村。至今,在柳林仅存为数 不多的石碑中,人们读到一个外号“二先生”的冯氏先人冯汝翼的名字,还能津津乐道谈起他的故事。据说“二先生”是长治城二流的潞商一流的文人,曾决定在自己八十大寿时活葬自己。说来有意思,“二先生”给自己备齐寿材,搭起灵棚,请来长治有名的八音会,让子孙孝衫穿身。自己则坐在灵堂正中的太师椅上,看儿哭爹,看孙嚎爷,看女眷啼泣,看起丧护灵,看亲朋吊唁,一时在十里八村传为奇谈。也因此倡导出柳林厚养薄葬的新风尚。
    一个百年过去后,国家体委和东方歌舞团的“四清”干部在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家体委副主任李达的带领下来柳林蹲点,李达将军与柳林村的老农会主席李二秃结为挚友。著名导演谢晋、著名演员王昆、刁美兰、谢芳等在与农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时,与上党堆锦老艺人段计则、北洋政法大学堂高材生的子嗣、上党文化老人冯天生以及民间艺人宋银科等成为莫逆之交。乒坛名将孙梅林、傅其芳带出张友余、崔志义、冯俊琪等一批乒坛新秀。经过“洗脑”,“四清”工作队不但将柳林群众的思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而且还将晋东南地区的乒乓球水平、游泳水平、现代舞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后来,轰动中国的晋东南芭蕾舞团 (二剧组)由此发轫。谁能想到如今在舞台上亭亭玉立的纤脚,当年踩到的竟是一片湿地。
    就是在这片今天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湿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化名人。村里有冯天赋、崔天瑞,县里有宋三泉、李岳峰、宋辛卯,市里有冯俊琪、冯俊义、曹满才,省里有冯潞、崔俊虎,上海有崔玉龙,美国有宋卫星等等。目前这个二千来人的行政村已经有博士和博士后6人,硕士研究生7人,本科以上大学生100多人。人均大学生数在长治县254个行政村中名列前茅。
    又一个百年过去后,柳林晋亨陈醋厂成为与壶关辛塞醋厂齐名的绿色企业。拥有一千多学生的长治英才私立学校建在柳林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农民身患疾病可以足不出村……一种更加大胆而厚重的新农村建设思想在新一届党支部村委会成员的脑海中诞生——建设欧阳修广场。利用柳林丰厚的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品牌,创建长治县第一文化村的蓝图让每一个柳林人感到欢欣鼓舞……
    2007年4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长治电视台为第一次解密《晋东南密码》的我省柳林籍学者冯潞作专访,长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保宏郑重推荐柳林,我们也有幸和省城这位年经的学者回村寻根。在探寻黎水发源地的羊头岭上,我们知道了欧阳修为什么垂青这片湿地,知道羊头岭下原来有一条河叫黎水河,黎水河曾接待过一位先人,叫炎帝。河边有一个村,叫柳林。
    每一种文明都与河流有关,每一种文化都是在河边发展起来的,站在黎水桥上放眼四望,南边是著名的黎都公园,炎帝高高地站在羊 头岭上俯视柳林,象一个慈父抚摸着自己的孩子。北边是周总理亲自为其颁过奖的闻名全国的劳模村林移,西边是高速公路,东边是长治县的铁路专用线,晋煤外运的商路在柳林再一次被拉长。

    回望柳林,感触万千。柳林——上党盆地文化的一个“柱础”,一个不可多得的平原文化的翻版,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长治文化大家园中的一颗瑰宝。

(来源:上党新闻网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