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发祥地——都江堰市》之三

2015-07-15 10:44:00 来源:中国·都江堰 作者:市档案局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唐代《茶经》和《茶谱》中记载的玉垒、青城茶

作者:王克明 

 

  唐代陆羽的《茶经》被世界茶界奉为圣书,而陆羽则被奉为茶圣。《茶经》成书于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全国之时,其《茶经》“八之出”对全国各地方出产茶叶及时品质进行了普遍记载。其中提到:剑南以彭州上 [原注:生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堋口,与襄州同] ,绵州、蜀州次 [原注:绵州龙安县生松岭关,与荆州同,其西昌、昌明、神泉县西山者,并佳;有过松岭者,不堪采。蜀州青城县生八丈人山,与绵州同。青城县有散茶、末茶]。这里的彭州包括都江堰市现在的河东灌口镇、蒲阳镇至现在的彭州一带青城县则在当今都江堰市河西一带。有学者认为,由于陆羽本人并未到过蜀地,所以《茶经》对蜀茶的记述显得粗略,而五代时毛文锡《茶谱》对蜀地产茶情况有更为详细的研究和整理。 

  五代时毛文锡(约公元913年前后在世),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进士,后任后蜀翰林学士,升内枢密使,加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其后被贬为茂州司马。后蜀向后唐投降,毛文锡随后蜀皇帝王衍一起入后唐,与欧阳炯等人以词章任职于内庭。所作《茶谱》在茶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继《茶经》之后关于茶叶学术方面的一部不朽之作。 

  《茶谱》记载:彭州有蒲村、堋口、灌口,其园名仙、石花等,其茶饼小,而布嫩芽如六出花者。其中的蒲村为现在都江堰市的蒲阳镇、金凤、向峨一带,灌口为都江堰市的灌口镇、紫坪铺镇、虹口、龙池一带,也就是现在都江堰市河东片的山区。在五代时就有名为仙崖、石花的著名茶园,那里出产表面装饰了六出花的饼茶。 

  又说:蜀州晋原、洞口、横源、味江、青城,其横源雀舌、觜、麦,盖取其嫩芽所造,以其芽似之也。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黄茶,芽叶相抱,如片甲也;蝉翼者,其叶嫩薄,如蝉翼也。皆散茶之最上也。其中的味江指现在的青城后山之味江,其经过山区的流域从源头起,流经今青城山镇的泰安村、尖峰村、沙坪村、味江村;都江堰市大观镇的茶坪村、滨江村,再从崇州市街子镇出山。这里所指茶叶产地应为都江堰市河西片区的青城山镇、大观镇至崇州、大邑一带。这里出产的“雀舌、觜、麦颖”等,是取茶叶嫩芽所造,以茶芽形状相似而取名;又有叫“片甲”的,是用早春的黄芽,因芽叶相抱如片甲一样;有叫“蝉翼”的,因其叶嫩而薄,如蝉翼而名。这些都是散茶中最好的茶。 

  《茶谱》内容散存于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吴淑《事类赋注》、陈景沂《全芳备祖》、晏殊《类要》、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唐慎微《重修政和证类本草》等书中清代有无名氏将之集于一本名为《茶谱辑解》(1862年),目前仅国家图书馆有存。《茶谱》是继《茶经》之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学经典,对中国茶文化,尤其是四川省茶文化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是留给我们的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