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战“疫” 医者最美

2020-02-07 10:33:00 来源:奉化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路上的守护者
最后的防护工作
隔离病房里的医护人员
逆风的背影
被泡得皱巴巴的双手
在医学隔离观察室记录工作

  2020年的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注定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的心都拴在了一起,大家众志成城,共同战斗。这其中有一群人特别令我们感动:当许多人因为病毒而待在家里闭门不出时,他们毅然选择“逆行”,冲上一线,全力投身到这场必须打赢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替所有市民筑起一道守护墙。他们就是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护人员。面对疫情,他们使命在心、重任在肩,迎难而上、义不容辞;面对危险,他们主动请战、冲锋在前,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本期每周关注,我们走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了解他们的不易与艰辛,关注更多关于抗“疫”的故事。

  “你见过凌晨4点的奉化吗”

  庚子冬春跨年,一场突如其来、态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波及全国。1月20日,全国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24例;1月24日,全国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297例;1月28日,全国累计确诊5997例;2月3日,全国累计确诊17238例……随着网上每日公布飞速增长的感染人数,全国各地进入了紧张的防疫状态,奉化同样如此。

  区人民医院作为我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无疑是这次战役的脊梁与冲锋者。在区人民医院感染科,气氛紧张而凝重,每个人都忙碌着自己手上的工作,走廊的空气中不时飘来消毒水的气味。每天早上7时,周玲叶准时到达自己的工作岗位。记者到时,她正在整理清点各类物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每一样东西的数量与摆放她都了然于心,以便能在同事需要时第一时间提供保障。

  周玲叶是感染科的护士长,此次疫情中,在医护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她一力担起了诸多工作,包括病人护理、物资后勤供应、人员安排等等,每天跟打仗一般,几乎没有停下来休息的间隙。对此,周玲叶戏称道:“我就是‘打杂的’,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同事们在前线与病魔斗争,我就要做他们最坚实的后盾与靠山。”

  临近上午10时,正是隔离病房护士的交接班时间,杜磊磊在后勤室里做着最后的防护准备。用酒精喷洒全身,然后是工作服、隔离衣、防护服,光是衣服就穿了三层,接着还有脚套、帽子、口罩、鞋套等等,由于穿戴过厚,杜磊磊有些行动不便,最后是在周玲叶和另一位同事的帮助下才全部完成。仅是完成这项防护工作,就足足花了15分钟时间。

  这身笨重的防护服穿在身上,闷热异常,稍微一动便大汗淋漓。在隔离区,他们不能脱衣服,更没法上厕所,由于物资紧缺,他们的工作时间由4小时延长至6小时一轮。进去前大家都不敢多喝水,特殊时期甚至还穿上了纸尿裤。

  “一个病人需要三个护士24小时轮流看护,从上午10时进入病房,要到下午4时才能出来。”周玲叶对记者说,隔离病房里,每个护士负责一个观察病人,所有工作都需要他们完成,包括病人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有时候光是病房消毒就要费上几个小时,称得上是全方位的“保姆”。

  10时左右,与杜磊磊交班的护士钱园从隔离病房出来了,需要先去洗浴室进行全方位清洗。夜间的值班时间是从晚上10时到凌晨4时,再从凌晨4时到第二天上午10时,当病人开始休息时,医护人员只能站在屋外的阳台,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直到交班。这两日奉化的气温非常低,夜间时甚至接近0℃,室外寒风凛冽,若是觉得冷了,他们就在阳台来回踱步或者轻轻跺脚让自己尽量不那么冷。

  “你见过凌晨4点的奉化吗?”在聊天中,他们一起这样打趣道。“我们见过。”

  从洗浴室出来,钱园径直去了医护人员的休息室,到晚上10时继续进隔离病房。自从进隔离病房开始,钱园已经半个月不曾回家了。他的脸上跟鼻子因为长时间戴口罩跟护目镜,已经蜕了一层皮。有的护士因为长时间闷在不透气的防护服里,甚至还长出了湿疹。周玲叶说:“这些医护人员只有接触完最后一个隔离人员,再自我隔离14天,他们才能回家。”至于何时是最后一个,无人能知。

  到了时间点,杜磊磊准备进隔离病房。在进隔离区前,周玲叶认真叮嘱着各种细节与注意事项。从外围到隔离区有三个过度的缓冲区,看着杜磊磊转身离去的背影,仿佛是一个即将奔赴战场且没有退路的战士,毅然决绝。

  周玲叶在感染科工作26年,曾经历过17年前SARS,以及禽流感、甲流H1N1等传染性疾病,经验相对丰富。因此在招募进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时,她第一批报名进去,后来为了考虑到整个科室的保障运转,又从隔离区撤了回来。像这样的医护人员还有许多,周玲叶告诉记者,其中不乏20多岁的年轻护士,她们看到通知都是第一时间自告奋勇报了名,虽然心里也会不安害怕,但还是勇敢地上了“战场”。大家互相加油打气,还会在防护服背面写上名字来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同事、家人、朋友……所有奉化市民都是他们逆风前行的坚实后盾。

  11年未曾团圆的春节

  大年廿九,程铜斐的手机突然接到了一个紧急通知:疫情严峻,要求区中医医院筹建医学隔离观察室,并派医护人员进驻定点收治。看到这则通知,程铜斐没有多想,第一个主动报了名。但这也意味着,今年她又无法与家人一起过年了。程铜斐是区中医医院总院临床内科一支部组织委员、大内科护士长,也是此次第一批进入医学隔离观察室的医护人员。她的丈夫是名军人,今年是他们结婚11年来丈夫第一次回家过年,原本以为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过个春节,不曾想被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

  但是疫情就是命令,刻不容缓!正月初一,当绝大多数人还在家中与亲人团聚时,程铜斐与另一名护士陈露晓已经进入了医学隔离观察室。陈露晓是个90后,年纪虽轻,但是此次却也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第一次进入这样的工作环境,我心里也紧张,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既然医院有需要,我必须义不容辞尽自己一份力。”程铜斐说。

  医学隔离观察室的要求十分严格,区中医医院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在2天时间内分隔规划出了一层科学合理的医学隔离观察室。在观察室里程铜斐与陈露晓两个人互相鼓励,互相打气。“刚开始时,那些医学观察对象们因为对疾病的未知心理压力很大,在房间里都没有人说话,气氛非常凝重。”程铜斐告诉记者,为了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与紧张氛围,她还专门拉了一个微信群组,在里面与观察对象聊天,给他们普及相关医学常识,为他们疏导负面情绪。时间一长,大家紧绷的弦松弛了下来,气氛也没有最初那么沉闷了,偶尔他们还会在群里聊聊家常,跟医护人员开两句玩笑。

  但是在这些工作背后是程铜斐与陈露晓夜以继日的付出和努力。除了照顾观察对象,替他们做日常医疗护理、检查工作外,还承包了里面大大小小的琐事。垃圾如何处理,消毒如何消,小到连一张用过的纸巾如何叠都有要求。一旦不留神,先前的工作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我们会尽量满足观察对象提出的所有要求,替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一些生活上的照顾,连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这样的待遇呢。”程铜斐笑着说道。由于长时间佩戴手套等防护措施,程铜斐原本白皙的双手已经泡得比壮汉还要“健壮”。

  但是在医学隔离观察室里连续工作了4天4夜,程铜斐最终还是病倒了。院里立即把她从一线撤了下来,安排她回家休养。但是她仍然放不下院里的工作,只在家里待了两天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我有在医学隔离观察室里的工作经验,对后面进去的医护人员可以给他们提供意见和建议。”程铜斐说,不管如何都想与大家一起共克时艰,同舟共济。许多同事虽然不在一线,但是他们一样在为抗疫努力,“医院物资紧张,只要有需要,大家都尽己所能四处张罗。有的人甚至把自己家里备用的东西都带来支援医院了。”所以即使自己没法去医学隔离观察室了,也想再尽一点绵薄之力。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的战场,他们要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不管遇到任何疾病,医护人员永远站在最前面替患者和群众抵挡病毒。“这么多人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程铜斐一直这样鼓励别人,也鼓励着自己。

  深夜路上守护者

  自浙江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展开,奉化亦进入了紧张的防疫状态。医护人员的“战场”不仅只有医院,任何有需要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

  目前我区各主要高速路口、车站等7个关键春运卡点都设置了体温测量点,由公安、运管和医院等相关单位派驻人员24小时不间断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对司乘人员测量体温。溪口医院负责甬金高速溪口西出口附近的一处体温测量点。一接到通知,溪口医院办公室主任唐超萍就在单位发出号召,组织医护人员排班轮值。让她惊喜的是,同事们不仅没有害怕退缩,反而纷纷响应,主动请战,一共有30多个志愿者报名。“有的同事看到2月份的排班没有自己的名字,还专门打电话过来询问,表示想加上自己的名字。”唐超萍说,由于人员紧张,有的同事晚上在路口值夜班到天亮,白天又回医院继续工作,但没人有过一句抱怨。面对这次疫情,大家真的很团结,也让人感动。

  除夕,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阖家团圆,吃着年夜饭有说有笑,唐超萍与几个公安、交警的志愿者一起已经站上了检测的第一班岗。从下午4时一直到晚上12时,她一直站在路边对每一辆路过的车内人员认真测量体温,遇到外来车辆还会仔细询问,并做好登记工作。深冬时节气温很低,夜间的户外温度接近0℃。路边只有一个临时搭起简单的尼龙棚,四面透风,起不到什么保暖效果。在没有车辆时,他们就躲在棚下避寒;一杯热水,就是最好的取暖工具。到了深夜12时,下一个同事舒腾江接上了测量体温的活,虽然车辆不如上半夜多,但是天却更冷了,尤其当困意袭来时,是最难熬的时刻。但是志愿者依旧打起十二分精神,绝不错漏任何一辆车,直到第二天上午8时再由下一波同志顶上。

  邬宋倩是溪口医院党政综合办的工作人员,1月30晚上,是她第一次去路口值班。晚上11时从奉化出发,路上几乎没有车辆,半小时左右就到了溪口。“担心晚上灯光看不清温度计的数字,我还准备了手电筒。”在来测量点前,邬宋倩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除了口罩、白大褂等必备物品外,还带了手电筒、充电宝、巧克力等。“晚上值守比较累,吃点巧克力能补充能量。”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其实他们面对的感染风险并不比医院里低,整夜站在寒风中,甚至更辛苦。但是,作为医护人员,他们不能退缩,必须为所有市民严防死守这一条安全线,才能携手渡过这个难关。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