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陈东採善堂万应茶饼非遗馆揭牌开馆

2018-05-09 08:00:00 来源: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中国福建永定陈东採善堂万应茶饼非遗馆于近期正式开馆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应茶制作工艺古法制作省级传承人卢伍龙将携手採善堂族人,打造集万应茶饼制作工艺展示、中草药种植、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


  陈东乡党委书记谢雪林、乡长陈朝阳、宣传委员卢开全、福建土楼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研究员陈鸿宁、区博物馆馆长卢加万、区工商局领导胡建升与万应茶第七代传承人卢伍龙等在开馆仪式上合影留念。


 卢伍龙介绍万应茶饼的悠久历史。


 陈东乡党委书记谢雪林与万应茶第七代传承人卢伍龙为非遗馆开馆揭牌。


  万应茶饼为陈东卢姓採善堂房十九世祖卢福山(又名万福,字曾雄)于清朝嘉庆年间创制,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卢福山出身贫苦,12岁只身往漳州学医,寓居漳州60年,以医术名世。他根据中药学原理和多年临床经验,选用40余种中药材制成万应茶饼,并在漳州设药坊生产。万应茶饼可治多种外感和消化道疾病,疗效显著,行销甚广。时有一云游老僧患病,服后即愈,遂赠联“採集名山药,善疗天下人”,从此药铺改名为“採善堂”。后採善堂生产的万应茶饼名声远播,销量大增,成为居家旅行常备药物,销售遍及闽粤赣湘及东南亚各地。福山逝世后,其子卢宏汉继承祖业,将药坊迁回永定,先在抚市,后回陈东上村建居—福山居(后称採善堂)。卢宏汉将万应茶饼改用钢模压制,每块重一钱(3 .125克),剂量更为定型和标准。道光元年(1821),翰林巫宜福归省,宏汉赠以万应茶饼。巫宜福回京,适值大疫,即取茶饼施治,活人甚众,因成四韵。于是亲自书写“採善堂”三个大字,并题诗一首,寄赠宏汉。宏汉将其制成金字匾额挂在药店中,传诸后代。诗及附序云:採善堂卢宏汉,名医也。创制万应茶饼,著有疗效。有客桑君语,良方妙化裁。桔荣先荫外,药引上池来。驱疫千金换,通神六气归。枕中宜宝贵,知是济时才。自此,万应茶饼在京城名声大振,并远销东南亚各国,在海外享有盛誉,成为居家旅行必备良品。同时,万应茶饼制作工艺也在卢福山的子孙后世的守护下代代相传。

  建国初始,万应茶饼依旧生意红火,福泽一乡,但在1955年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万应茶归由政府经营。1983年,万应茶饼第六代传承人卢学渊被永定採善堂制药厂请为技术总监,在管理过程中痛心疾首地发现该制药厂的制作工艺和祖传的工艺相去甚远,药效远不如初,于是他辞职返乡,重拾秘方,传诸后人,希望后人择机重振採善堂当年雄风。2016年,陈东卢姓採善堂房二十五代传人卢伍龙(学渊之子)秉承父亲遗愿,倾力而为,重新启用祖传秘方和原始制作工艺,“福山私房茶”应运而生,卢福山三父子遗像再次成为老字号私房茶商标,祖传药方将由此发扬光大。

  卢伍龙表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养生万应茶饼古制作法传承人,他将秉承祖先遗愿,肩负传承人的责任和担当,将祖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将福山居盧採善堂故居打造成为世界级蜡像馆文化长廊,供各地游客参观游览,为客家土楼文化添光增色!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