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住房安全有保障 群众生活喜开颜

2022-10-10 17:19:24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魏姣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居所安,心有所栖。岷县境内地形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在一代又一代岷州儿女的努力下,人们从昔日的泥草房、土胚房、筒子楼,搬进了现在的高层楼房、砖瓦洋房,几度变迁,幸福安居的故事正在这里悄然发生。

  穷窝 穷根  异地扶贫搬迁铺就群众致富路

  金秋十月,走进岷县马坞镇土地眼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座座新房错落有致,条条道路畅通山乡,太阳能路灯排列两旁,农家院内整洁宽敞,新潮的家具电器一应俱全......今年60岁的胡海江正在院子里打理他的花花草草。“原来在山里,住着土房子,路也不好,雨天一腿泥,晴天一身土,一旦下雨,孩子们上学都很困难,现在搬下来,路也都硬化了,路灯装上了,自来水也通了,电也有了,现在真的太好了。”老胡看着院子里玩耍的小孙子感慨万千。

  2018年,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和老胡一样,土地眼村128户村民从大山深处举家迁出,开启新生活。“以前生活确实不行,现在过的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党对我们是真的好。”这是邓旺喜一家最切身的感受。如今,土地眼村的村民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吃的是自来水,走的是水泥路,日子过得很舒心,不仅搬离了穷窝,改变了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生活的开始,也是新奋斗的起点。马坞镇在抓安置区建设和搬迁入住的同时,扎实做好推进后续扶持政策,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中央定点帮扶资金等各种项目资金,发展中药材、光伏、中蜂养殖等富民产业,让大伙儿在家门口就业,真正实现“安居”又“乐业”。“我现在在家里带孙子,再种些当归,还把多余的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一年下来能收入一两万元。”谈及现在,胡海江在真切感受到生活变化的甜头后满怀感恩。

  马坞镇土地眼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一个缩影。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共规划建设了39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40个插花安置区,项目总投资9.22亿元,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4474户19587人,同时,全面加强搬迁后扶持工作,通过自筹资金5000多万元,全面做好安置点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安置区治理和社会融入各项工作,多渠道落实措施,真正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从此,“住有所居”不再是一句空口白话。

  旧貌危机温暖棚改增强群众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了棚户区改造步伐,搬棚户、住新房,成了老百姓最迫切心声。岷县粮油市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昔日,这里也曾有过属于它的“黄金岁月”。随着岁月和风雨的侵蚀,各类城市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房屋年久失修,经营、居住混在一体,道路狭窄,交通出行不便,卫生状况堪忧,安全隐患突出……

  2019年6月10日,伴随着大型机器的轰鸣声,岷县粮油市场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该片区总占地面积111亩,分两期进行改造,总建筑面积349603.44平方米,完成投资约8亿元。

  如今的粮油市场,一改昔日的破败脏乱,目之所及,一幢幢崭新的高层楼房整齐排列,横跨跌藏河两岸的长虹桥顺利竣工并开始通车,安置小区锦城·滨江国际尤其引人注目。华灯初上,人们三五成群相约长虹桥散步纳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光霓虹,令人目不暇接。

  “我是2018年底完成协议签订,分到了两室两厅的房子,房子马上就交工了,前两天刚看了房子,既宽敞又明亮。”市民陈丽告诉记者,她以前居住的房屋都是低矮的平房,房子简陋拥挤,做什么都不方便。现在不仅搬进了大房子,住上了电梯楼,还有如此优美的居住环境,棚改让自己圆了楼房梦,她感觉生活越来越幸福了。

  “我晚上带小孙子出去在广场上玩耍,路上亮堂堂的,孩子高兴,我也感觉心情好。”在粮油市场居住了一辈子的胡明祥老人,看着越来越好的生活,满眼笑意。

  棚户区改造是关系人民生活幸福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事项。自2010年国家启动大规模棚改以来,岷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启动实施了7个片区1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发建设用地约1232亩,总建筑面积约350万平方米,设计住宅15686套,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46亿元。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总建筑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约32亿元。

  与此同时,一系列强有力的财政补助,土地优先供应政策持续跟进,一批高品质商业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有力的支持了全县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群众的住房需求已经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

  灾难风险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托起群众安居梦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为从根本上解决地质灾害威胁和发展受限问题,2021年6月,甘肃省启动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岷县抢抓政策机遇,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专班化”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加快搬迁进度,尽早实现应搬尽搬,计划利用5年时间搬迁4937人。

  “之前住在山沟里,就害怕下雨,晚上都不敢睡,没曾想到自己还能搬出大山,住进安全的新房子,心里特别高兴,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觉得特别暖心。”杜树忠是岷县马坞镇原旧庄村富家坪自然社社长,也是社里第一户达成搬迁协议的人,有了杜树忠的带头,大伙儿也都更加肯定了搬迁的念头。2022年,原旧庄村富家坪自然社14户人全部由原来的山沟沟搬至如今马坞镇黑鹰沟村集中安置点。

  岷县马乌镇黑鹰沟村集中安置点村民包燕说,“以前住在老房子的时候去镇上办事都特别远,上学、就医也特别不方便,现在搬下来好多了,离镇子近,干啥都很方便,房子住着很亮堂,上卫生间、做饭都很方便。”

  “近年来,马坞镇多措并举促进搬迁群众增收,利用安置点闲散集体土地,共谋划2023年日光温室6座、豇豆种植地50亩,预投资95万元;利用移民闲置土地,发展畜牧养殖及蔬菜种植。同时,将衔接劳务基地,组织闲散劳力外出务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岷县马乌镇副镇长季永强介绍到搬迁群众的后续生产生活和就业等问题时说道。

  针对安置区群众的发展问题,岷县在省市“10+5”政策基础上,制定了岷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10+5+N”配套政策,从增加贴息贷款、社会救助、子女入学、项目申请、产业扶持、购房优惠等方面对搬迁户进行配套服务,形成了“10+5+N”的“政策包,在“住有所安”的基础上,帮助搬迁群众扎根新土地,在新土地上开启新的人生。

  岷山脚下,当归飘香,产业兴旺;洮水河畔,炊烟袅袅,生机蓬勃。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安居”“住有宜居”,白墙青瓦的新农村、整洁漂亮的新楼房……如今,勤劳朴实的岷州儿女正在绘就“岷山壮丽画卷”的起笔蓝图上锐意进取、阔步前行!(魏姣)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