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凝聚磅礴力量 决战脱贫攻坚 ——赣县区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纪实

2020-06-30 16:16:19 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作者:赣县发布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美丽乡村

送教上门 关爱学子

关爱老人 其乐融融

集中体检 守护健康

规模化发展蔬菜产业


如今赣县的农村,处处林荫小道,亭台石凳,干净整洁,白墙红瓦的新房鳞次栉比,青山如黛,连绵起伏,潺潺小溪顺着山势,绕进村村寨寨,滋润一方水土,生机勃发。赣县区全面决战脱贫攻坚,大力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培育新型农民、发展扶贫产业、扮靓农村环境、构筑文明乡风,农村环境变美、风尚变美。

  4月26日,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赣县区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8.95%,综合贫困发生率0.53%的优异成绩,高质量实现脱贫摘帽。

  高位统揽  强力推进

  赣县区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9042户71851人,贫困发生率达14.8%。

  在赣县区的脱贫攻坚战中,精准识别是贯穿始终的遵循。紧扣“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全区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排查”。白天农户要忙农事,就利用晚上时间,一个屋场一个屋场,一户一户挨个识别。同时,整合各方资源,利用大数据比对排查、反复甄别,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扣好精准扶贫“第一粒纽扣”。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区委、区政府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压实乡村主体责任、行业部门扶贫责任、纪委监委监督责任以及干部结对帮扶责任,建立由党政“一把手”牵头抓总、分管领导抓具体业务和行业扶贫、县处级干部挂点包乡的工作机制,凝聚起磅礴的攻坚力量。

  每户贫困户的脱贫,都是一场硬仗;而每个脱贫故事的背后,都倾注着干部的汗水与心血。134个单位与全区276个行政村结对联系,每户贫困户都安排干部结对帮扶,每个行政村都配备“大村长”;选派276支驻村工作队、718名优秀干部驻村扶贫。80后干部叶国忠主动申请担任第一书记,一干就是五年。

  史东昊是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的干部,为了脱贫攻坚工作,受单位委派2015年9月起担任吉埠镇社建村驻村第一书记。2017年9月,家里遭遇重大变故,唯一的小孩不幸离世,而史东昊却因为在村里工作,没能见到孩子的最后一面,这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他忍住悲痛,默默处理完孩子的后事便立即回到村里开展工作。几年来,他带领村民建村部、修公路、兴产业,脱贫之路一步一个脚印。史东昊说,赣县是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牺牲,作为省派单位的一员,老区人民不脱贫我们决不撤兵。

  对症开药  拔掉穷根

  该区探索开展“党旗引领·五星创评”活动,由村党支部牵头,结合主题党日,按照“农户自主申报、帮扶干部推荐、村民会议评定、星级结果公示”等多种形式,对贫困户的家庭卫生、勤劳致富、遵纪守法、邻里和睦、诚信感恩五类情况进行评星定级,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让贫困群众有标杆、有激励、有约束。

  “两不愁三保障”如何落实?该区紧扣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找准攻坚点位、集中优势兵力,打好问题歼灭战。

  安居方能乐业。该区把住房保障作为重中之重,打出“改、拆、搬”组合拳,采取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农村保障房、户办项目提升等方式,下大力气“改”到位;对无人居住的农村危旧“空心房”,下定决心“拆”到位,累计拆除1100多万平方米;对“老人住老房、子女住新房”等不孝行为,督促其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下足功夫“搬”到位。

  治贫必先治愚。该区把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实行教育扶贫“双线排查”机制、联控保学“双线责任制”,落实贫困家庭子女异地就学补助,做到精准施策、应补尽补,切断贫困代际传递。2016年来发放资助金1.97亿元,资助学生近14.34万人次。社会力量助推教育扶贫,19个乡镇教育基金筹集助学金2387万元,圆了贫困子女的“上学梦”。

  除病根减负担。该区筑牢“四道医疗保障线”,落实贫困人口参保财政补贴、贫困慢性病患者救治等政策,贫困群众住院自付比在10%以内,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同时,着眼便捷高效,推行医保报账“一站结算”“一键查询”服务,让贫困户不再为医药费犯愁、不再为医保手续犯难。

  水是生命之源。该区对农村饮水现状进行全面摸排、全面检测,分类施策,通过管网延伸、引山泉水、水井改造、配送供水管材等方式,所有农户都用上了放心水、安全水。

  从因户施策到因人施策,从一户一策到一户多策,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2.56亿元,一批批政策落地见效,一个个村庄设施完善,一项项产业发展壮大,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住上了安全房、喝上了干净水,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日子越过越红火。五云镇夏潭村是“十三五”贫困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山村,不仅在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还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成为中心城区及周边市民“打卡”的景点。夏潭村的变化,是赣县区脱贫成效的生动缩影。

  真抓实干  巩固成果

  发挥品牌效应,增强“造血”功能。充分依托该区蔬菜、脐橙等主导产业,发挥赣南脐橙、铭宸蔬菜、“五云桥”蔬菜等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展从育苗、种植到冷链、配送的全产业链条,并量身定制了苗木供应、技术培训、订单销售等措施,让群众多渠道参与到产业发展上来,脐橙、蔬菜成为了群众的“脱贫果”“致富菜”。

  赣县区坚持“任务清零”与“成效巩固”双轮驱动、稳定脱贫与防止返贫“一起抓”,确保脱贫质量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发展产业稳脱贫。该区落实“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壮大油茶、脐橙、蔬菜、甜叶菊等主导产业,截至2019年底,全区发展油茶29万亩、脐橙10万亩、蔬菜9.5万亩,产业覆盖率73.89%。特别是发挥赣南脐橙、铭宸蔬菜、“五云桥”蔬菜等品牌的引领作用,让群众多渠道参与产业发展,脐橙、蔬菜成为群众的“脱贫果”“致富菜”。五云镇是闻名中心城区的“菜篮子”,全镇有325户贫困户直接参与蔬菜产业;王母渡镇潭埠村93户贫困户有35户参与脐橙种植并全部光荣脱贫。

  扩大就业促增收。只要就业稳,收入就能增。该区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车间、劳动力转移就业、就业技能培训、“雨露计划”等措施,帮助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全区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2.89万人、就业率72.06%,贫困户覆盖面87.91%。贫困户陈贻英因丈夫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干重活,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家中全靠她一人维持。村里建了蔬菜种植基地,她主动报名在基地务工。谈起自己在基地的工作,陈贻英笑着说:“在河埠,只要想干活,就能有活干;只要想赚钱,就能赚到钱。”目前,该基地共吸收了24名贫困人口务工,每人年均增收近万元。

  健全机制防返贫。该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开展脱贫成效“回头看”普查行动,确保村村交账、户户过硬,完善脱贫成果回查监测机制;加强村庄整治、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的后期管护,完善扶贫项目运维管护机制,确保持续发挥作用;为全区农业人口购买防贫责任险,建立防贫保险制度;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开展“双帮扶双提升”工作,确保收入不减,不因疫致贫返贫。

  志智双扶添动力。该区扎实推进感恩教育,开展“党旗引领·五星创评”活动,让贫困群众有标杆、有激励、有约束;常态开展“乡村夜话”活动,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扎实开展赣南新妇女运动,组建320支巾帼志愿者队伍,带动农户开展乡风文明、搞好清洁家园。困难群众与党和政府同向发力,才能走出观念上的贫困、激发“我要脱贫”的动力。韩坊镇梅街村因残致贫的聂道有、刘小英夫妇,在困难面前,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发展种养业,顺利实现脱贫,今年大年初一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做了专题报道。南塘镇清溪村贫困户吴华青腿有残疾,在村里开了一家理发室,免费为村里所有80岁以上的老人理发,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一顶顶贫穷之帽被甩掉,一颗颗感恩之心在激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65万赣县儿女将重整行装再出发,坚持责任不摘、机制不变,政策不脱、措施不松,帮扶不撤、力度不减,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小康的赣县篇章。




来源:  赣南日报


责    编 张   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