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演进与变化

2013-10-30 00:00:00 来源:弋阳党建网 作者: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中国纪录片市场正在勃兴,时至今日,中国纪录片走过了曲曲折折的发展历史。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宣教期,80年代之前处于政治效应状态,80年代处于文化效应状态;在90年代的纪实期,社会效应在起作用;直到新世纪以来的市场转型期,市场效应才逐渐显现出来。在市场效应中,纪录片首先要解决:怎样生产出有市场的纪录片。这个问题迫使中国纪录片发生了变化转型,逐渐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
    题材变化:类型化与显化
    进入新世纪,中国纪录片开始实行市场转型背景下的题材变化。进入市场语境的中国纪录片在题材选取上主要集中于四类:历史人文与战争、自然地理与科学、社会现象与事件、认为策划与组合。
    而纪录片产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题材,探索出经得住市场考验、最具市场卖点与潜力的题材领域,然后将它们发展成一种类型。类型化意味着规模化、标准化,是市场成熟的重要手段和标志;而纪录片的类型化从题材类型化而始。经过几年来的摸索,中国纪录片题材的历史人文与战争类已经基本成型,社会现象与事件类正在跟进,自然地理与科学类也开始起步;而人为的策划与组合在前三类中都可以运用,已经显示出其激活题材生命力的巧妙效用。中国纪录片类型化已经得到确立。
    而不论属于以上哪种类型,市场都要求中国纪录片题材必须日以显化,表现出两条选取标准:大题材与大叙事。大题材指题材本身的影响力、冲击力和知名度;大叙事指题材所蕴含的危机、悬念、趣味和故事的精彩度。而大人物、大事件、大场面、大时空、大转折、大冲突、大胜负、大变化、大惊奇、大秘密等等则是具体体现。题材的先天影响力优势,及后天的叙事可塑性,归结为题材的显化策略,是中国纪录片题材变化的明显标志。
    主题变化:非意识形态化与隐化
    题材是显性的,主题是隐性的。现代受众是浮躁的,因此纪录片的题材必须具有冲击力、影响力,在一开始就抓住受众的注意力,走显化策略;现代受众是自主的,因此纪录片的主题要内敛、深藏,让受众自己去判断并得出结论,走隐化策略。
    新世纪以来,市场检验的结论是,纪录片的必视性价值在于纪录片的认知功能,即记录了某段历史,揭示了某种自然地理、科学或社会现象,体验了某种生存状态与困境,从而拓展受众对历史、社会及处身的这个世界,对人类及自我的更深一层的认知。而这一认知价值的核心是信息,而不是观点,不是思想。因此,以观点和思想来体现的纪录片主题在市场语境中开始被淡化,被隐化。
    首先是将主题从意识形态漩涡中解放出来,更多的进入人性、社会、自然、历史等领域。即使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作的纪录片作品中,人性展现、历史还原、故事讲述等因素也完全盖过了政治意图。
    其次是对主题进行淡化与隐化处理。首先,不明确强调主题,而是将它隐藏入背景,让它在叙事中自动生成,或暗示出来。其次,放低主题的位置,放轻主题的分量,以故事讲述与信息传递为核心来构建全片,形成价值。
    事实上,在最新出现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纪录片产品中,多数已经完成这种观念与本体操作的转型。这是市场的要求,也是受众的选择,是对受众主体独立性的尊重。
    叙事变化:兴奋点与信息量控制
    题材变化的大叙事选取原则为叙事留下充足的可塑性,即题材本身包含的危机、悬念和故事可能性。形态变化则为叙事提供容量和空间,以栏目模式进行叙事类型化,以解说为叙事与信息载体,以口述体例进行情节与细节描述,以真实再现画面进行过往的叙事等等。然后,才以纪录片产品的叙事的变化整合各种形态手段,去挖掘题材的可塑性。新世纪市场语境下的中国纪录片产品,致力于以下三种叙事变化进行组合使用:故事中的危机与悬念控制;叙述过程中的节奏控制;高密度的信息量控制。
    有了一个好的故事载体后,首先是要进行危机与悬念控制,基本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种模式。一是危机模式:危机的酝酿-危机的产生-危机的延展-危机的加重-危机的激化-危机的解决。二是解密模式:一点一点的揭开事件与历史内幕,引导观众逐渐去了解真相。三是悬疑模式:设置一个个疑点和问题,一环套一环的往下解。四是猜想模式:有针对性的作出某种猜想-寻找证据-反对这种猜想的论点-寻找证据-结论。
    其次是节奏控制,即在叙事中安插兴奋点的数量、位置和间距。如把每一个危机、内幕、悬念、猜想和每一段细节讲述看作是一个兴奋点。《探索发现》要求每集纪录片必须要有五个以上这样的兴奋点,以确保叙事的节奏张力;北京电视台的《记录》栏目则将情感点、幽默点和思想点也归入兴奋点,妖气每期作品在50分钟的时长内不低于七个兴奋点;中央电视台《记事》栏目要求30分钟的节目至少不低于8个兴奋点;湖北电视台要求15分钟的纪录片兴奋点不低于5个。
    最后是信息量控制,以保证纪录片产品传递足够饱满的信息与知识,包括科学信息、自然信息及历史、社会人文信息,用他们来不断刺激受众的脑神经,以维持他们的收视欲望。
    而无论是对兴奋点,还是对信息量的控制,以及对他们进行组合控制,目的都在于通过叙事对受众进行注意力控制,即以周期性的刺激,形成并维持受众的收视动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