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荒1955” 冷水凹垦荒纪念园开园

2019-01-16 04:24:00 来源:共青城新闻网 作者: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融媒体记者陈永华

  1月12日,甘露镇“垦荒1955”冷水凹垦荒纪念园惊艳亮相!

  “向困难进军,把荒地变成良田”的红旗树立在茅草屋前迎风飘扬。“垦荒1955”冷水凹垦荒纪念园以“垦荒记忆”为主题,重点打造“垦荒体验”“垦荒记忆”“垦荒小道”等功能区。其中,“垦荒体验”区利用现有10余亩水田,根据季节变化,分别种上油菜、水稻、时令蔬菜等农作物,同时提供农耕器具,让游客体验当年垦荒志愿者的农耕生活。在农田尽头的斜坡处,用红花继木种植了“向困难进军”“1955把荒地变成良田”等大字。

  入园游客聆听《垦荒队员之歌》恍如隔世一般时光倒流。“垦荒记忆”区的三间茅草屋分别是当年工具房、通铺和食堂之陈设缩影,再现当年垦荒队员的生活情景,“青垦亭”下的“垦荒井”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

  园内还建有休闲长廊及小广场,“垦荒记忆墙”上描绘有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共青社旧址及“共青社、中国青年社、上海青年社、八一社”等字样,目睹一幅幅老照片,令人想起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精神”。

  岁月如歌,往事难忘。1955年10月18日,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来的时候,这里不通公路,垦荒队员们沿着铁路枕木一步一步跨过来。到了驻地后,用树枝、竹子、茅草和石灰、泥巴盖了20间平房当作宿舍和工作用房。艰苦的生活环境没有吓倒年轻的垦荒队员,乐观的他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1956年元旦,“共青社”组织一场特别的化装舞会,参加舞会的人用蓝、红、黑墨水涂在脸上,有的半脸红半脸黑,有的半脸蓝半脸黑,还有的用红、蓝、黑画,都画了花脸。有的跳秧歌、有的跳交谊舞,没有乐器伴奏,更没有音响设备,就用带来的口琴伴奏,大家纷纷逗闹,翩翩起舞,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最富想象力的垦荒队员朱家珍描绘道:“这个地方将来建成一座城池,我们的子孙一定会记得我们这些人的”。

  在冷水凹开始垦荒的活儿,是铲草皮、挑塘泥积肥,往下学种田、耙田、耕地,晚上就给家里写信。陈必渊和于维忠、“老山东”三个人还创造了一种“三人垦荒法”,既省力又能多垦荒。当地人管这里开垦的田地叫梯田或豆干田,当时连喝的水都缺,吃水要到很远的铁路职工宿舍的水井去挑。垦荒队员曾经学着把大块土巴打碎种洋芋头,在荒山上挖穴种油茶树。有一天晚上,陈国祥穿拖鞋去记工分,没想到门口盘着一条蛇,进门不小心被黑土蛇蛟,大家赶紧用门板将19岁的陈国祥抬往德安县医院抢救,脚上至今留有伤疤。荒原土岗荆棘丛生,野兽出没,人迹罕至。难以想象的困难如同大山一样朝垦荒队员们压来,陈家楼和几个队领导分头找大家谈心,畅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帮助解决生活和劳动中的具体困难。

  垦荒队员从不叫苦,每天“从鸡叫到鬼叫”拼命地干,比赛看谁手上的“光荣泡”多。大家牢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分子”“做祖国的好儿女”“战胜困难,多想办法,把共青社办好”,当年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就开垦出了300多亩地,秋天也获得了好收成。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