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志坚勇脱贫 ——苏家垱乡乐坪村贫困户脱贫故事

2019-09-10 00:00:00 来源:中国共青城 作者: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融媒体记者潘希佳

  苏家垱乡乐坪村相对偏远,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这里的扶贫故事也在悄悄地发生。胡昌喜是乐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来村里之前,他一心只想做好本单位(生态环境局)的环保工作;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转到了脱贫攻坚战的第一线,他感受到更加厚重的责任和压力。自2019年4月份到乐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这里的每一个贫困户都牵动着他的心。他积极对贫困户进行扶智、扶志,使他们在生活上和思想上都大有改观。

  早年,胡海林因肢体残疾,又无父母照顾,生活难以为继。好在,他还有一个姐姐可以帮衬着,但日子过得仍是艰难。2014年,胡海林被纳入乐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低保、产业补贴、残疾人补贴等政策,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然而,第一书记并不满足于此,又为其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村文化站图书管理员,每个月多了几百元的收入。胡海林平时比较喜欢看书,没事他就翻翻书,感觉获益良多。胡海林告诉记者:“这个工作活动量不大,很适合我这种行动不便的人。不仅能增加我的收入,最关键的是还能增长我的知识、开阔我的视野,整个人的生活状态都不一样了。”看到胡海林进出家门不方便,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为他申请了无障碍改造,还进行了改厕、修路、通网等,让他的生活更加顺畅,他家里的情况也在逐步改善。现在的胡海林,再也不是整天一副一筹莫展的样子,而是脸上经常挂着笑容。

  王桂林虽然还很年轻,但已是乐坪村的老泥工了。原本生活美满的他,却二度遭遇车祸,给他的家庭笼罩上一层阴影。“最严重的是几年前的第一次车祸,我的腿伤残了,给家庭带来了莫大的打击。”王桂林说。然而,王桂林不是一个任由命运摆布的人。做泥工不方便,他就想办法做点其他工作,乃至创业,以改善家庭生活状况。他搞过养殖,卖过蔬菜,虽然收入没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他一直都在努力尝试着去改变生活。生活越是给他磨难,他越是顽强。“孩子的未来,是家庭的未来,教育是关键。”胡昌喜说,“为保证王桂林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学到一技之长,我们帮他申请了雨露计划,为家庭节省了一笔大的支出。”王桂林凭着自己的手艺一年下来能够挣3万多块钱,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眼下,随着孩子的成长,相信他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王先爱先天佝偻着背,家中包括他在内有三个人残疾。和王桂林一样,他也是做泥工,但更能吃苦。7月中旬,正值伏热天气。记者在工地见到他时,他刚完成楼面混凝土浇筑,满面灰尘、大汗淋漓。他表示,一切都是为了家庭。他说在前一天,由于客户赶工期,他在工地倒混凝土,工作到凌晨3点多,和父亲两个人扛了100多包共1万多斤重的水泥。他在说的时候没有一丝抱怨、没有一丝愁容,有的是坚定的眼神,他明白身体残疾的他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能过上好的日子。此外,身为贫困户的王先爱总是说: “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家生活的希望,我们要有感恩的心”。他积极参与村里的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今年7月份,博阳河水位超警,共青城市积极动员,全力应战,贫困户王先爱也在“参战”之列。“我们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发扬主人翁精神。”胡昌喜说。2017年,通过政策的扶持和自己辛勤的努力,王先爱也实现了脱贫。

  乐坪村共有贫困户45户145人,他们大多都是因病、因残等导致生活贫困,第一书记胡昌喜在遍访贫困户的时候发现有小部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自身主观脱贫的意识还不够强。针对这类问题,胡昌喜总是跟他们说“人穷不要紧、不可怕,就怕没志气没骨气。”要克服懒惰的思想,就要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手艺,自力更生,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现在,乐坪村的贫困户中有发展养殖种植的、有做泥工的、有做早点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贫困群众自身具备“造血”功能,调动了他们的脱贫积极性和感恩意识,脱贫攻坚就抓住了关键、抓住了重点。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